三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一)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认识其在社会主义革命方面的贡献。了解列宁早期的革命活动和创建政党的基本概况。了解列宁在1905年革命期间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成就,掌握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著作和思想成果。掌握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列宁领导革命的过程,认识列宁在十月革命中的伟大作用。一、创建布尔什维克1.列宁早期活动(1)出生:1870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2)斗争:中学毕业后考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开始了反对沙皇专制的斗争,不久被学校开除,进而遭到逮捕和流放。2.创建布尔什维克(1)条件①1895年秋,列宁在彼得堡创建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②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③从思想建党着手,列宁创办《火星报》。(2)创建①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②内容:会议通过载有无产阶级专政条文的党纲,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关。③结果:形成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其思想体系称为布尔什维主义。④意义: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特别提醒]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主义的产生和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正如列宁所说:“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二、流亡生活1.1905年革命期间(1)实践活动:指导国内各地党组织的工作,并于11月回到彼得堡直接指挥革命斗争。(2)理论成就:发表《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第一次阐明了在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特点、动力、道路和前途。(3)再次流亡: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后,列宁开始了长达九年多的第二次侨居生活。2.第六次党代会(1)召开:1912年,列宁在布拉格主持召开。(2)内容①驱逐了孟什维克,建立起独立的布尔什维克党组织。②选举出以列宁为首的中央委员会。③决定在彼得堡公开出版发行《真理报》。(3)意义:这次大会为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做了组织上和理论上的准备。3.侨居瑞士(1)论战: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列宁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策略。(2)撰书:发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书中分析了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后的各种矛盾,揭示了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分析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得出社会主义可以在一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特别提醒]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他们曾经根据当时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发展情况,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将在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而“不能”单独在某个国家取得胜利。他们一贯强调共产主义革命是世界性的革命,“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三、十月革命的胜利1.背景(1)二月革命①原因:沙皇俄国战争失败和布尔什维克党人的宣传鼓动。②结果:推翻沙皇专制,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理论指导①《远方来信》:指出革命必须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②《四月提纲》:明确提出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计划和策略,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③《国家与革命》:论证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阐明了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的重要思想。(3)七月事件①概况:临时政府血腥镇压工人、士兵的和平示威活动,并逮捕、通缉革命者。②后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无产阶级只有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了。(4)十月决议: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秘密会议通过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2.过程(1)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起义部队占领冬宫,武装起义胜利。(2)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告工人、士兵、农民书》,宣布全部政权已转归苏维埃。(3)通过《和平法令》《土地法令》等,选举组成以列宁为首的新的苏维埃政府。3.意义(1)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2)为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指明了前进方向。[特别提醒]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