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安吉县振民中学高二历史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学案新人教版四、开创新三民主义时代1924年1、原因:①指导下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屡遭失败,需要寻求新道路。②成功的启发。③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2、中共三大(1923):决定共产党员以党内合作方式加入国民党。3、国民党一大(1924):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4、提出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发展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新”在反帝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新”在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较为空洞)平均地权(后来提出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控制私人资本)“新”在更关注农民和工人5、提出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关系:新三民主义体现了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执行新三民主义的方法、方式、途径、手段。6、组建(1924):建立新型革命武装1924年1月24日,“陆军军官学校”在广东黄埔成立。这所军校在培养人才时,将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置于同等重要的作用。为国民大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的很多毕业生成为后来国共两党的杰出将领。7、逝世:年3月12日【合作探究3】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合作探究4】如何感悟孙中山先生的优秀品质和精神?【课堂练习】1.孙中山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纲领中,均提出了“驱除鞑虏”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是指A.推翻清朝专制统治B.驱除外国列强在华的势力C.打击南方军阀势力D.推翻北洋军阀统治2.被称为孙中山一生中“最伟大转变”的是指A.由主张改良到投身革命B.从事反袁斗争捍卫民主共和C.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D.应冯玉祥之邀北上推动召开国民会议3.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最主要体现在A.同意改组国民党B.同意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共产党合作C.召开国民党“一大”D.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4.1924年在广州成立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设立了政治部主任一职,下列中国共产党党员中曾经担任过此职务的是A.李大钊B.周恩来C.陈独秀D.毛泽东5.1924年10月,孙中山告诫国民党员:“来者不拒,所以昭吾党之量能容物,而开将来继续奋斗之长途。吾党之新机,于是乎在。彼此既志同道合,则团体以内无新旧分子之别。在党言党,唯有视能否为本党、为主义负责奋斗而定其优劣耳。”这表明孙中山A.提出“新三民主义”B.维护国民党的统治地位C.反对破坏国共合作D.希望实现国共合作6.1940年4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发布训令,尊称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通令全国一体遵行。对该训令发布的目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国民党以法律的形式将“国父”尊称确定下来B.体现出国民党人对孙中山的崇仰之情C.国民政府有借此凝聚国人力量、激励抗战士气的现实考虑D.国民党借此打击限制共产党抗日力量的壮大7.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政治主张的主要原因是A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B共产国际的帮助C中国共产党的真诚帮助D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8.孙中山曾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孙中山的做法中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①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②上书李鸿章要求变法改良③将临时大总统职位让给袁世凯④改组国民党,促成国共合作A.①②④B.②③C.①④D.③④9.“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宋庆龄在此所说的“国际局势”和“内部条件”分别指的是A.日本侵略加深和抗日救亡运动兴起B.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共对孙中山的真诚帮助C.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和五四运动爆发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蒋介石集团背叛革命10.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民革中央和部分政协委员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出的“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的提案,在台湾岛内引起了共鸣。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表示,追寻孙中山路线的新党也正在为纪念这个重要日子而精心准备。在对辛亥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