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一历史《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导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目标导航1.说出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2.从背景、目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方面,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3.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自主学习【基础史实】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国内地主和资产阶级不断叛乱。(2)协约国武装干涉。2.目的:(1)为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2)实现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3.内容:(1)农业:实行。(2)工业:大小企业一律。(3)商业:取消。(4)分配:实行。(5)劳动:实行成年人劳动。4.评价:(1)积极:适应了战时需要,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2)消极:激化工农之间矛盾;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1)战争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误、旱灾导致经济崩溃。(2)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工人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举行罢工和暴动。2.目的:(1)消除经济危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2)消除政治危机,巩固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3.内容:(1)农业:用代替余粮收集制。(2)工业: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前提下,部分企业实行国家。(3)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4)分配:实行按劳取酬的。【知识建构】请梳理基础史实之间的关系,在下面构建知识结构。体验探究一、理解新经济政策材料一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这种权宜政策,于是它被立即摒弃了。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这一政策允许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这种税的税额应当比以前用余粮收集制的方法所征收的少。……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材料三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选集》第四卷(2)材料二提到了什么经济政策?该政策使农民获得了哪些权利?有什么积极意义?(3)据材料三,列宁主张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原因和目的分别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和重大理论意义。检测反馈一、选择题1.“当人民忍饥受饿,失业现象日益猖獗的时候,凡是隐藏一普特余粮的人,凡是使国家损失一普特燃料的人,都是穷凶极恶的罪犯……”,这是列宁写给彼得格勒工人的信中对于某一政策的描述。以下符合这一政策的是()A它是暂时的,只是为了应付战争B它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C它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D它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欢迎2.图片是历史事件的鲜活体现,对右图《1921年列宁会见上访农民》所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农民向列宁汇报前线战况B农民向列宁倾诉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严重不满C列宁倾听农民对农业集体化的建议D列宁听取农民对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看法3.1920年夏秋,斯摩棱斯克实行了特殊的“小新经济政策”。据10月份的汇报可知,这里的粮食征收从9月1日开始,到10月1日就完成了任务,而其他地区几乎要拖延一整年时间。这一政策的实施()A为实施新经济政策提供了现实依据B说明余粮收集制已经完成历史使命C为国内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D说明国家已开始实施新的经济政策4.列宁指出:“要改善工人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从这里产生的。要增加粮食的生产和收成,增加燃料的收购和运输,非得改善农民生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