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本课主要介绍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学习本课应重点把握以下四个方面:1.“起用王安石”,说明王安石得到宋神宗支持,这是变法的重要条件。2.富国之法是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目的是解决“积贫”问题。3.强兵之法是王安石变法的军事措施,目的是解决“积弱”问题。4.取士之法是王安石变法的教育措施,目的是培养变法人才。对应学生用书P36清单一变法的重要条件起用王安石1.原因庆历新政夭折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王安石提出了变法的主张和设想;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2.标志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深化认知]王安石认为,最好的理财富国之路,是依靠天下所有的劳动力去开发自然资源,是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清单二变法的措施富国之法、强兵之法与取士之法1.富国之法(1)目的:改变积贫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发展生产。(2)内容:①青苗法: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②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工程。③免役法:又称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④市易法: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⑤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⑥均输法:政府要求东南六路的物资,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2.强兵之法(1)目的:改变积弱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2)内容:①保甲法:把农民编为保甲,闲时练兵,战时作战。②保马法:百姓可养马,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③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每将置正将一人,专管训练。④设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提高武器质量。3.取士之法(1)目的:为顺利推行变法,选拔和培养人才。(2)内容: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②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设置武学、医学、律学等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③惟才用人:提拔有志于改革的中下级官员。[深化认知]针对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社会困境,王安石变法的直接目的就是富国强兵,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由此可见,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挽救北宋统治危机,维护北宋的封建统治。对应学生用书P36探究点一王安石变法中的“富国”之法[史料探究]材料一安石曰:“所以不足者,由未得善理财之人耳。”光曰:“善理财之人,不过光会箕敛以尽民财。民穷为盗,非国之福。”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传家集》(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怎样的理财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的理财观在其变法中是如何体现的。[答案]理财观:“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体现: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既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又减轻了农民负担;市易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材料二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之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谷霁光《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2)材料二对王安石变法持何态度?理由是什么?[答案]态度:基本肯定。理由:变法增加了财政收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结论形成]正确认识王安石变法中的“富国之法”1.青苗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免役法实施,政府向不服役的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钱,增加了政府的收入。3.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4.方田均税法实施后,官僚、地主也要按土地实有亩数纳税,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5.均输法的实施,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好的调节,减轻了纳税户负担,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探究点二王安石变法的特点[史料探究]材料一民所以多僻,以散故也。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保甲立,则亦所以使民不散;不散,则奸宄固宜少。今所以为保甲,足以除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