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程标准学习重点核心素养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概括秦朝统一的条件、过程,理解认识秦统一对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归纳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分析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认识政治制度创新的影响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分析秦统一后政治统治的特点及表现,理解其与秦末农民起义的内在联系。概括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及经过,理解秦朝崩溃的原因。分析楚汉战争的性质,认识刘邦胜项羽败的原因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知识点一秦的统一(一)完成统一1.背景(1)客观条件①人民愿望: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②经济需求: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③地理位置: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2)主观条件①励精图治:秦王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②商鞅变法: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③策略得当:秦国采取远交近攻战略。2.过程(1)秦朝建立: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秦朝,定都咸阳。(2)统一: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并加强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在北方,击退匈奴的进攻,公元前214年,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构图解史】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二)巩固统一1.政治——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1)确立皇帝制度:将新王朝的君主定名为皇帝,并通过许多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嬴政自称“始皇帝”。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2)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负责管理全国的政务。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构图解史】秦朝中央官制(3)地方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特别说明】郡县制不是秦始皇首创:郡县制萌芽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就已经建立起县制;秦朝统一全国后,将郡县制推向全国。【轻巧识记】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文化(1)统一车轨、文字、货币、法律和度量衡。(2)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三)统一的影响1.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2.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3.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推动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概念辨析】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区别(1)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指君主独自掌握政权,主要特征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2)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强调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史料实证】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特点及评价史料一“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史料二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期也可能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经过汉代的完善和巩固,又继续推行了1700年,其间逐步作了修正。如果容许这项制度以原来的法家方式来实现,即对帝国结构的各个部分进行严密的中央集权控制,那么它不可能维护得这么久。——《剑桥中国秦汉史》史料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研读](1)史料一主要说明君主专制独裁之下,法律与行政命令出自皇帝一人,体现皇帝个人的意志。(2)史料二从理论基础、运作方式及影响等方面概括说明了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