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吴均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作品简介•骈体文: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六字,也称“四六文”。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盛行于南北朝。•时代特点:南朝(宋、齐、梁、陈),晋宋开始转变了山、水在文学作品中的载道作用,山、水成为文学作品中的审美对象。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模山范水的骈体文逐渐兴盛起来。•文人们常以书信的形式交流自己乐山乐水后的感受,切磋写作水平。学习目标•第一课时:•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带着欣赏美景的感情大声朗读)•2.小组合作,翻译全文。•(有效的结合书下注释)•第二课时:•1.赏析精美词句,品味文章骈散结合的语言风格。•2.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和优美的句子。重点字词•缥(piǎo)•湍(tuān)•轩(xuān)•邈(miǎo)•泠(líng)•嘤(yīng)•鸢(yuān)•窥(kuī)•柯(kē)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理通课文•二人小组,结合课文注释和字典,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注意:①忠于原文,字字落实(特别要注意句中的重点字词);②补充句中有省略的地方;③句子语意的通顺。翻译•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翻译•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翻译•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背诵课文默读课文,品味语言,说说文中哪个词或句子用得妙,为什么?二、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富春山水的特征的?一、文章的3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这三段之间是什么关系(顺序)?第1段:总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第2段:描写异水。第3段:描写奇山。总分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异水奇山江水清澈急流猛浪视觉高山寒树听觉泉声鸟鸣蝉叫猿啼由景生情因情明志静态动态静态动态文章结构游山玩水,人们往往局限于风景名游山玩水,人们往往局限于风景名胜,然而大自然中何处不是美,美中哪胜,然而大自然中何处不是美,美中哪一点不跳动着生命的律动?你可以从一一点不跳动着生命的律动?你可以从一个院落、一座寻常小丘和一泓细小的泉个院落、一座寻常小丘和一泓细小的泉流中发现你愿意发现的东西。流中发现你愿意发现的东西。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记述一次旅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记述一次旅行,描述你的所见所闻所感。行,描述你的所见所闻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