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第5课英国革命[教学目标]1.知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进程:1640年“长期议会”召开标志革命爆发、克伦威尔及其领导的两次战役、共和国成立、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颁布等。理解英国革命爆发的原因和意义;理解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进步性和历史必然性。2.参照图例,了解地图所表述的历史信息;阅读文献资料,概述其主要内容;按时序整理知识,制作大事年表。通过分析英国革命爆发原因和结果,学习从各种视角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3.初步感悟资产阶级革命对推动历史进步的积极作用[重点与难点]重点:英国革命爆发原因难点: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必然性说明:1.第二单元的中心议题就是欧美的资产阶级在政治和思想领域向封建专制统治或殖民统治发起猛烈的冲击,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所以每个国家爆发的革命有其共同的根本原因,但各自又有其特点。英国革命作为这三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最早的一次,在原因的分析与理解上显得非常重要。还可为以后的两次革命的学习打下基础,学会分析的方法。2.英国革命的成果是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这是英国革命的个性。这与英国的13世纪以来,君主制、议会制已经成为英国这个封建国家的传统有关,也与英国革命发展的形势有关。因此,采用宫廷政变的方式来解决君主专制与议会权利、天主教势力与英国国教势力的矛盾,是明智的选择。学生在这一问题上有理解的困难。故为难点。[教学设计]导入新课。给学生出示一组幻灯片,介绍现代的英国的情况:国家的全称、国旗、国徽、国歌。同时出示17世纪的英国的地图,介绍革命爆发时的英国国名、领土范围等知识。从今日英国国情常识导入新课,可以引发学生对英国历史的兴趣。让学生明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时国名为英吉利王国,领土仅限于英格兰、威尔士和用心爱心专心周围的一些岛屿,使学生具有历史感。一、议会与国王的斗争(革命背景)1.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简单介绍斯图亚特王朝的开始。列举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的表现:政治上:宣扬“君权神授”出示幻灯片:詹姆士一世说“是国王创造法律,而非法律创造国王”;“议论上帝是渎神,议论君主是叛逆,我的政府不许议论。”提问:作为一个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的这种观点有何不妥?宗教上:迫害清教徒提问:国王迫害清教徒的实质是什么?经济上:绕过议会强行征税,实行专卖制提问:实行专卖制有什么危害?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的壮大回忆有关英国的圈地运动的内容,分析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的原因,进而理解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的原因。回忆英国等级君主制建立的历史,理解英国国王与国会斗争的实质。3.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本环节是全课的重点,采取层层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1)教师介绍斯图亚特王朝建立的简况:(一边出示伊丽莎白一世和詹姆士一世的幻灯片,一边介绍)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去世,由她的远亲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兼任英格兰国王(称为詹姆士一世),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但是此时两国并没有合并,苏格兰仍保留自己的议会与宗教组织。然后通过幻灯片出示斯图亚特王朝的世系表,使学生对英国革命期间的各英国国王有直观的了解。(2)在分析詹姆士一世宣扬“君权神授”观点的错误时,注意提示学生:英国是一个向来没有绝对君权的国家,1215年的《大宪章》规定“法律高于国王之上,连国王也不得违反!(幻灯片出示这句话以示强调)”斯图亚特王朝在政治上宣扬“君权神授”,实行君主专制与几百年来英国的政治传统不相符合。当然,英国的君主专制并不是从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的,早在15世纪下半叶,随着英国的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也开始形成,到16世纪中叶,英国的君主专制更达到鼎盛,伊丽莎白一世声称:国王是上帝派到人间的全权代表,是“人间上帝”,当时资产阶级羽翼未丰,需要依靠强有力的王权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发展经济,但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在资产阶级日益壮大的情况下,不再甘心忍受专制君主对他们的横用心爱心专心征暴敛和种种限制,17世纪中叶的英国思想家哈林顿说道:正像一个人到了一定的时候必然会死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