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阳刚之气的呼唤内蒙古宋亚军【焦点引路】为了更好地培养男孩子的阳刚之气,上海市第八中学上月开办“男生实验班”,并拟建男子中学。在男生班里,同学之间最常用也是最真切的赞扬是“你,够男人!”每周1至2次去学校健身房挥汗如雨;课堂上勇敢质疑,大胆尝试;订立班级公约,学生内心渐渐明晰男孩子的担当和责任。办一个男生班,甚至建一所男子中学,就能改变目前青少年“阳刚之气”不足的局面吗?我们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你来思考】思考点列举——①怎样的气概,才是阳刚之气?阳刚之气,是指身强体健、高大威猛吗?显然不是。是指斗勇斗狠、称霸校园吗?更不是。真正的阳刚之气,是一种精神状态、品质修养、人生态度、道德操守、思想情怀……比如,乐观开朗、积极向上、自尊自信、自强不息、勇敢、大度、有追求、有原则、有担当、敢想、敢说、敢爱、敢恨、敢闯、敢干、敢冒险、不怕困难、不怕失败、不怯弱、不自私、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宽容、大气、有爱心、懂感恩、视野开阔、胸襟博大、不畏强权、刚正不阿、一身正气,敢于担当,特骨铮铮,正义凛然,贫贱不移,威武不屈……②如今的男学生,缺少阳刚之气有哪些表现?◆好哭。有的男孩子,快接近成年人了,受到老师批评后,或者受到委屈后,还像女孩子一样,哭哭啼啼,没有一丝阳刚之气。◆感情阴柔化。一些男生,在作文中表达的,不是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男子气概,而是阴柔的女性化气息,文字渲染花前月下,思想情感一袭轻愁,轻轻款款。◆性格内向温顺,像小绵羊。很多男学生,性格女性化,性格温温柔柔,说话轻声细气,恐惊天上人;动作柔柔软软,堪比弱柳扶风。◆好钻女孩圈。一些男学生,他们的好朋友,不是男学生,却是女学生。喜欢钻进女孩子堆中,说说笑笑,吵吵闹闹。◆缺少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不少男孩子做错了事,不是勇于承认,而是东躲西藏,遮遮掩掩。◆身材杨柳细腰。男孩子,就该“野蛮其体魄”,强健其筋骨。可现在,很多男孩子,身体堪比悲情林黛玉,柔柔弱弱,弱柳扶风。再刻意穿一条细细的裤子,更显得细巧伶仃,别有一份女孩气息。◆油头粉面,奶油小生。一些男学生,盲目模仿影视歌中的某些演员装扮,在脸上、头上很费工夫,又舍得花钱,弄得自己油头粉面,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反映出畸形的审美观。③为什么如今的男孩子缺少阳刚之气?其一,是教育环境造成的。眼下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初中一直到高中,女教师的比例占据了绝对多数。我们知道,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这10多年时间,跨越了幼儿、少年、青春期等重要生理期,恰好是性格气质形成的最关键的阶段。遗憾的是,在当下,我们的男孩们在这段时期接触到男教师、接受成年男子气息熏陶的机会极为有限!其二,是家庭环境造成的。人称中国现代男人为“瓷男”和“花男”,顾名思义,瓷男就是集溺爱与宠爱于一身的男孩,被父母宝贝得如同精美珍贵的瓷器,只适合在家中收藏,不能面对现实问题;而“花男”则是温室里花朵,性格容易碎裂的男孩,经不起风雨,危机面前软弱退缩,不敢担当,他们只关心自己的感受,全然没有男人们应该有的担当和责任感。1其三,在“应试教育”的结构难以撼动的情况下,学校本身更喜欢那些听话、顺从、只知道死记硬背的孩子。更为重要的是,当今社会上“官本位”气息仍然浓厚,那些“听领导话”的人,也往往更容易讨巧。此外,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本身崇尚“温文尔雅”,现实生活中民主法治有待进一步健全,公民权益有时仍得不到很好地维护,使得许多人往往选择明哲保身,担心“枪打出头鸟”而不敢开拓创新、展示个性,这也容易导致孩子缺乏“阳刚”气。其四,家长过分关注。家长对孩子过多关注是个普遍现象。孩子吃得太多或太少,穿得太暖或太薄,身体是不是不舒服……渐渐的孩子失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男孩变得非常脆弱,无法适应外界的变化,也许他们身体健康,但心理却缺乏力量。其五,父亲角色的缺席。“父亲角色的缺失严重影响男孩教育!”专家提出男孩教育的另一个要素。“我们现今的家庭模式,多是由妈妈照顾孩子,如果家庭中爸爸工作繁忙,和孩子在一起时间比较少,那么父亲角色缺失对于孩子成长,性格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