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资料一、英国资本家要求扩大侵略中国的权益英国资产阶级希望更大地打开中国的大门。贸易公司要求政府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来迫使中国做出新的让步。英国的贸易公司作为英国在华洋行的伙伴,主要对输出鸦片以及输入中国茶叶和丝绸很感兴趣。它们通过在伦敦以及利物浦的东印度和中国联合会进行活动,而兰开夏的绵织物出口商则通过《曼彻斯特商业联合会》和曼彻斯特的工商会从事活动。英国商人希望开放新的港口,在中国任何一处自由移民以及取消内地转运税。一八五一年三月三十一日,伦敦、利物浦和曼彻斯特的三十八个商行向政府递交了一份备忘录,把英国商人不纳税的责任都推在中国官员的身上,并要求取消中国一八四三年的关税章程。香港总督包令和广州领事阿利国在一八五○年都建议开放扬子江和大运河来进行贸易。还在一八五○~一八五四年,英国政府已在考虑对中国发动新的战争。一八五○年九月二十九日,巴麦尊写道,很快就可以通过对扬子江下游重要据点的占领以及切断大运河的交通来对中国实行“新的打击”。他写道:“中国人在对惟一能使他们信服的论据——大棒论据退却以前,就不仅应该看到这根大棒,而且应该感到这根大棒确实打在自己的背上。”一八五一年九月,巴麦尊询问包令究竟在什么时候最宜切断对北京的大米供应,中止大运河和长江会合处的粮食运输。一八五一年五月二十四日,巴麦尊公然破坏一八四三年的虎门条约,竟然命令领事不要阻止英国商人在华的走私贸易。英国贸易公司协会对这一政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商业部也坚持这条路线。——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次鸦片战争》(六)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7~18页二、英国政府为扩大侵略,提出修改条约的内容1.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城:如这一点做不到,则……2.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省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但是我应该指出,在福州府口岸业经改善的情势中,女王陛下政府将不准备像他们在去年(1853年,咸丰三年)五月时一样,不经过进一步的考虑而把那个口岸同任何其他地带的居留地相交换。3.实行鸦片贸易的合法化。4.规定不得在外国进口的货物上,和为向外国出口而购买的货物上,课征内地税或子口税。5.规定对中国沿海海盗行为的有效取缔。6.如果可能,制定中国劳工向外移民的办法。7.争取英国国主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节在北京朝廷;如果这一点争取不到,则……8.规定女王陛下的代表和中国政府枢要间的习常公文往来,并充分保证公文的传递不受地方官宪的阻截。9.规定在女王陛下的代表与该代表临时驻在省份的巡抚之间,得应任何一方面的请求而随时会晤。10.规定在行将缔结的条约的措辞中,一切疑点都应参照英文本解决,并且仅以英文本为准。——《中国历史资料选》(近代部分),赵恒烈、徐锡祺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三、《天津条约》签订后战争又起的原因《天津条约》签订后不久,马克思就断言:“从政治观点看来,这个条约不仅不能巩固和平,反而使战争必然重起。”事实正是如此,英、法侵略者不满足于从中国攫取的权利,蓄意用心爱心专心1利用换约的时机,重新挑起战争,向中国勒索更多的特权。清政府对条约也很不满意,特别认为“以派员驻京、内江通商及内地游行、赔缴兵费始退广东省城四项,最为中国之害”。咸丰深恐外国公使驻京会损害自己的尊严与声威,而且会带来不测的肘腋之变,对外人入内地游历和传教,也害怕引起更大的内忧等等。因此,清政府宁愿以免除关税来换取对条约的修改。总之,侵略者和被侵略者对《天津条约》都不满意。1859年初,英国派普鲁斯为公使到中国赴任和换约。桂良建议在沪换约,普鲁斯拒绝。他带领着舰队和海军陆战队,同法国公使布尔布隆于6月开到大沽口外。他对布尔布隆说:“我们在白河口有着一支威慑力量……因而,我本人的意见是,假使要有麻烦的话,那么就不如直接了当地去找上这些麻烦,甚至可以说最好事前就去挑起这些麻烦。”可见,普鲁斯要在白河动武是预谋的。——《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出版,1983年四、马克思对大沽之役的评论“既然天津条约中无条文赋予英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