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赏月”教学设计联系电话:邮箱:姓名年级六年级议题读文赏月选文篇目及来源1.苏轼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艾青现代诗《我的思念是圆的》3.季羡林散文《月是故乡明》(节选)4.吴然散文《走月亮》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批读、默读、浏览”等方法进行多文本阅读,了解诗文大意,感悟作者寄予月亮所表达的真挚情感。2.结合文体表达特点,想象诗文所表现的意境,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同时积累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3.通过比较阅读和讨论,初步认识不同文体的特点,感悟“月诗文”经典的魅力,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兴趣。教学重点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月诗文”经典的魅力,体会作者寄予月亮所表达的真挚情感。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话明月1.以图为媒,引导积累出示课件(明月),引导学生积累与月亮有关的诗句。2.小结: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被它所吸引,为它挥洒笔墨。今天我们将走进描写这轮明月的一组课文,我们叫它“读文赏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二、阅读诗文,赏明月(一)方法指引,赏析经典(《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过渡: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宋代,请看大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生自由诵读词,批读批注。2.全班讨论感受词所描绘的意境。3.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14.体会词所蕴含的哲理及表达的情感。5.鼓励生诵读,积累语言。(二)品读赏析,探究群文1.生采用“批注、想象”等方法,品读现代诗《我的思念是圆的》、散文《月是故乡明》(节选)、散文《走月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探究其蕴含的情感。(出示自主学习提示:1.浏览诗文,勾画描写月亮的语句或你最感兴趣的语句。2.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作上简单批注,感悟其表达的情感。)2.生先自主探究,再汇报交流。句1:“我的思念是圆的,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句2:“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句3:“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他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句4:“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月盘”一词,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月亮的形状,凸显了圆圆的月亮很美。引导学生体会,这如水的月光似阿妈的温柔呵护着我,让我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亲情,明月就是母亲的象征。3.小结过渡:刚才我们抓住了描写月亮的语句及孩子们最喜欢的语句,进行品读体会。其实,读透一篇文章还有很多方法,比如:由故事情节质疑,联想到其他相关的文章。今天,我们就把这几篇文章放在一起来阅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三、聚焦群文,悟月情(一)小组合作,比较异同快速浏览,思考:这几篇诗文有什么异同?小组合作异同不同点相同点2选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念是圆的》《月是故乡明》《走月亮》(二)归纳整理,感悟提升预设:1.不同之处是什么?(体裁和情感不同)从体裁上看既有诗词,还有散文;从明月角度看,有千百年来人们祈盼的“千里共婵娟”,有思念中那一轮“海上升明月”,又有那亘古不变的“月是故乡明”,还有和阿妈散步时那如水温馨月;从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作者对舍弟的思念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我的思念是圆的》表达作者对亲人浓浓的思念之情;《月是故乡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思念之情;《走月亮》表达对月亮的赞美,洋溢浓浓亲情。2.相同之处是什么?(描写的对象相同)四篇诗文都是在写月亮;都是借月亮表达了作者的情感。3.小结:引导学生体会感悟月亮寄托的情思(板书:明月寄情思)。“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里,素有“赏月”“拜月”的风俗,这圆圆的月饼是人们希望事事圆满的心声,也是希望月圆人亦圆的美好祝愿。四、拓展延伸,寄月情今天我们阅读的这几篇诗文都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