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五章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落体运动研究的史实,了解逻辑推理的特色2.理解任何猜想和假说都须要有实验验证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初步体会抽象思维,提出假说,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思路和方法2.通过史实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规律的过程,体会其推理方法的奥妙,同时了解猜想的必要性,感受探究规律的几个必要过程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了解体会一些科学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渗透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2.通过了解史实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和科学的方法观,避免盲目和急功近利思想,提高自己的认识观3.经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体验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对客观世界发现之旅的乐趣教学重点了解探索过程,明确探索的步骤,同时了解实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探究中的重要作用,从中提炼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学难点“观念—思考—推理—猜想—验证”是本节的重点思路,也是培养良好思维习惯的重要参考教具准备录象资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师:我们用手拿一个小球和一张纸片,放开后,小球和纸片从静止开始下落,我们可以看到,小球先落地,纸片后落地。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与我们类似的观察,直接得出结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亚里士多德的论断流传了近2000年,直到16世纪,在意大利的比萨斜塔上,伽利略做了著名的两个球同时落地的实验,两个轻重不同的小球同时落地的声音,是那样的清脆美妙,又是那样的发聋振聩!它动摇了人们头脑中的旧观念,开创了实验和科学推理之先河,将近代物理学以至近代科学推上了历史的舞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经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领悟这位大师的科学精神,物理思想,研究方法,得其精髓,有所借鉴。(新课教学)用心爱心专心一、绵延两千年的错误(课间展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越重,下落越快。公元前,人们对物体下落的研究很少,凭着观察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当时,著名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经过了观察和总结认为“物体下落的速度与重力成正比”。这一观点正好应和了人们潜意识里的想法;同时,它又是伟大的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论断,人们深信不疑。从那以后,人们判断物体下落的快慢,甚至给孩子们上课时一直坚持这一观点,这一观点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从没有人对它提出异议。(交流与讨论)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错误的认识呢?学生思考问题,交流体会。二、逻辑的力量学生阅读:书本3-4自然段问题:伽利略是怎样论证亚里士多德观点是错误的?猜想:既然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质量无关,那么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落体运动,下落快慢不同呢?我们能否猜想是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造成的呢?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将会怎样呢?学生讨论后回答。三、猜想与假说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他设想,最简单的变速运动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但是,速度的变化怎样才算是均匀呢?他考虑了两种可能: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即经过相等的时间,速度的变化相等;另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即经过相等的唯一,速度的变化相等。伽利略假设第一种方式最简单,并把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运动。四、实验验证师:实验验证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任何结论和猜想都必须经过实验验证,否则不成理论。猜想或假说只有通过验证才会成为理论。所谓实验验证就是任何人,早理论条件下去操作都能得到实验结果,它具有任意性,但不是无条件的,实验是在一定条件下的验证,而与实际有区别。(课件投影)伽利略实验的情况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说:“用一块木料制成长约12库比特,宽半比特,厚三指的板条,在它的上面划一条比一条略宽的槽,将这个槽做得很直,打磨得很光滑,在槽上裱一层羊皮纸,取一个坚硬,光滑并且很圆的铜球,放在槽上滚动,将这个槽的一端抬高到二库比特,使槽倾斜。就象我要讲的那样把球放在槽顶沿槽滚下,记录下降的时间。实验要重复几次,以便使测得的时间准确到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