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有效教学十讲VIP免费

有效教学十讲_第1页
有效教学十讲_第2页
有效教学十讲_第3页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交流陈卓《有效教学十讲》一书作者余文森,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这本书是余文森教授二十几年来对课堂教学观察、思考所积淀下来的智慧结晶,作者以“对人的成全”为内在尺度,通过对课堂教学耐心、细致的省察,见微知著,道出许多启人心智的关于有效教学的独特见解,具有实用性的风格特点。书中所阐述的问题与观点密切结合现今教育教学实际,论点的分析深入浅出所举案例均为实际教学中的事例,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其中每一讲对中心论点剖析详实,有对比,有分析,不空谈理论,是教师教学行为指导的实用性质的书籍。《有效教学十讲》的十个话题为:第一讲教学的有效性提出观点: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课程改革要能够持续深入推进,有效性就是课程改革成败存亡的命脉从教学有效性的界定到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等四个层层递进的问题阐述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理论。第二讲教学的生成性中心观点: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的基本特性、基本价值追求它要从原来的“特例”,走向现在的常态。第三讲三维目标。对于教师来说意味着要有整合的意识,确立三维目标整合的发展观。第四讲教学情境新课程背景下,对情境的内涵、情境的价值,要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来重新认识。在这一讲中包含为什么创设情境、教学情境的类型、存在的误区、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情境四个问题,细致分析,讲求实际,举出大量事例,引领教师如何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第五讲教学关系这一讲以生动的事例分析了学生的基本特性;教师的态度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提出把师生关系恢复到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建立共同发展的、以对话为特征的教和学的关系。第六讲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其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的时候、必须先学后教。其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当学生处于依靠老师的学习阶段,必须先交后学,边教边学,教师要致力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第七讲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与问题反思提出要肯定新课程改革取得的成绩,更要正视剖析出现的问题。第八讲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阐述了教师要认识和把握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的八个基本特性。即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意义性、交往性、体验性、问题性、创新性。第九讲校本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自我反思---教师与自我的对话;同伴互助---教师与同行的对话;专家引领---实践与理论的对话。这三个核心要素各具相对独立性,又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校本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第十讲校本研究的三种基本类型教学型教研。以教为着眼点,研究直接服从、服务于教学的需要。研究型教研。以研为着眼点,以课题为载体,研究成果主要为课题研究报告。学习型教研。以学为着眼点,通过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对这部书籍的初步阅读,摘录几句我感觉很有指导作用的语段:·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教学两部分构成:一是学生自主建构,一是教师的价值引导。·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的核心就是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对话是师生基于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过程,这是我们对“对话”的一个基本定位。·对于教师来说要有效的教。教是促进学的。这种促进分为两种其一是直接促进,其二是间接促进。直接促进:针对课堂教学来讲,通过老师的讲课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容易。间接促进:指通过老师的教,学生从中慢慢悟出了学习的道理、掌握了学习方法、提高了思维能力,所谓“教为了不教”,这是为学生将来的发展而奠定基础的,只有这种“间接的促进”才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高效体现。这些语句对我的实际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其中之一是要做到“直接促进”与“间接促进”相互融合,既帮助学生掌握现有知识,又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高效的教学手段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百万精品文库+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习课件教案小学中学资料大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