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区学校五年级下册小学语文导学案课题:11晏子使楚课型:阅读课课时:2课时(第1课时:导学、独学、对学、群学);第2课时(预展、大展示、评学)学习目标:1、我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我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重难点:我能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激情导入独立思考个体探究分享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启发探究随堂笔记走进文本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内容:走进文本,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学法:1、初读课文,我能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还能给课后的生字注音、组词呢。2、再读课文,我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并在书上批注下来:侮辱敝国安居乐业面不改色3、三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4、再读课文,想一想,填一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是怎样侮辱的?晏子又是怎样回击的?把晏子的话画出来多读几遍,完成下表。人物楚王(侮辱)晏子(反驳)结果第一次第二次对学(检查落实独学任务)检测:1、互读:对子互读课文。2、互查:对子用红笔互批独学一、1、2题。3、暴露易错点。群学(突破重难点)合作研讨:1、组长检测独学第3题。2、结合独学第4题说一说:楚王是怎么侮辱晏子和齐国的?晏子是怎么回击楚王的?他的回答妙在哪里?3、课文写了楚王三次“笑”,请在课文中划出来,认真读读展示主题:理解内容,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及人物特点,学习写法。方案一:掌握字词,夯实基础建议:认读、识记易错、难写的生字、词语。方案二: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处及人物特点。建议:1、找一找读一读。找出楚王侮辱晏子的话及晏子的反击。2、说一说品一品:晏子回答的巧妙之处3、悟一悟:课文是怎第三次上下文,说说晏子和楚王分别是怎样的人?并分角色读一读,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4、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预展:针对展示方案,分组思考展示方式及预展。样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案三:拓展延伸,丰富积累建议:1、抄一抄:摘抄课文中的精妙的语句。2、讲一讲:介绍《晏子春秋》中中的其他故事。走出文本拓展延伸内容:走出文本,拓展延伸,丰富积累学法:查找资料《晏子春秋》和晏子的相关资料。晏子的身份相当于现在的:当堂测评分层达标落实基础★字词起跑线1、正确拼写下列词语。wǔrǔsāhuǎnggānjúguījǔ()()()()2.根据意思写成语。(1)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2)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3)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3.完成下面填空。(1)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所以,.(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派到楚国来了。所以,.发展能力: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_______,把“淮北”比为_______;把“橘”比为_____,把“枳”比为_______。提升素养★★★、给齐王发一条短消息,用简短的几句话话夸夸我们的齐国大夫晏子。最后写上“小记者某某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