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熊猫教育:课件中的科学与保护汇报人:2024-11-12•大熊猫的基本认识•大熊猫的科学知识•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保护大熊猫的实际行动•大熊猫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趣味互动:一起关爱大熊猫目录目录大熊猫的基本认识01大熊猫的外貌特征头部特征大熊猫头部圆润,耳朵小巧且呈半圆形,眼睛周围有一圈黑色的毛发,被称为“黑眼圈”,这是大熊猫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此外,大熊猫的嘴巴半张,露出锋利的牙齿,显得既可爱又威武。皮肤与毛发大熊猫的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身体不同部分的皮肤厚度也不一样,体背部厚于腹侧,体外侧厚于体内侧,皮肤的平均厚度约为5毫米,并且色白而富有弹性和韧性。大熊猫的毛发致密且柔软,具有保温和防水的作用。体型与外貌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但黑非纯黑,白也不是纯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饮食习惯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也具有食肉动物吃肉的潜力,但很少捕食动物或动物的尸体,这并不是它不喜欢吃肉,而是缺少机会。因为在大熊猫的分布区里,大型的食肉兽很少,没有多少残尸剩首供它食用。如果自己经常去捕捉鼠类等小动物,所得到的营养却常常不足以抵偿消耗掉的能量。因此,大熊猫只能偶尔吃到一点肉食,大部分时间则按部就班地依靠竹子维持生命,成为一辈子循规蹈距、依竹而生的动物。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大熊猫的生活习性活动习性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都是它们喜好的睡觉方式。在动物园里面,饲养员每天两次定时给它们喂食,所以大熊猫其他的时间都用来休息。即使在睡觉的时候大熊猫看起来也很可爱。它们非常的灵活,能够把它们笨重的身体摆成各种各样的姿势。最喜欢的姿势便是腿撑在树上,并用手遮住眼睛。繁殖行为大熊猫雄性个体要经常参与争斗。到了每年的四五月份,大熊猫的发情季节就开始了,雄、雌大熊猫难得同居在一起。但发情期一过,便又各奔东西。雌性大熊猫怀孕4-5个月左右,就急着寻找树洞或石穴作为“产房”,它每胎产1-2仔。刚生下的幼仔重量只有150克左右,相当于妈妈体重的1‰。可是,一个月后体重可达2千克,3个月就能长到五六千克。熊猫妈妈常把小熊猫搂在怀中,轻轻抚摸,外出时也把它衔在嘴里,或用背驮着,亲亲热热,形影不离。等到小熊猫五六个月大时,妈妈就开始教它爬树、游泳、洗澡和剥食竹子等本领。两年后,小熊猫才离开母亲,开始独立的生活。大熊猫的寿命一般为20-30年。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大熊猫的栖息地介绍地理位置大熊猫栖于中国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大熊猫生活的6块狭长地带,包括岷山、邛崃山、凉山、大相岭、小相岭及秦岭等几大山系,横跨川、陕、甘3省的45个县(市),栖息地面积达20000平方公里以上,种群数量约1600只,其中80%以上分布于四川境内。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缓坡地形,这些地方森林茂盛,竹类生长良好,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大熊猫的栖息地介绍植被类型大熊猫生活的地带其植被类型主要是高山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等。在这些地带中,大熊猫最喜欢的栖息环境是针阔混交林,这里竹子生长良好,大熊猫可以方便地取食。同时,这些地带的森林覆盖率高,为大熊猫提供了良好的隐蔽条件和生存环境。气候条件大熊猫栖息地的气候条件也十分适宜它们的生存。这些地带的气候温凉潮湿,年平均气温在10℃左右,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这种气候条件有利于竹子的生长和大熊猫的生存。同时,这些地带的海拔高度适中,既不会因海拔过高而导致气候过于寒冷,也不会因海拔过低而导致气候过于炎热。大熊猫的科学知识02大熊猫的成长过程大熊猫幼崽出生时非常小,通常只有100-200克,全身粉红色,没有毛发。它们需要得到母亲的精心照料,才能在野外生存下来。01040302新生儿期在出生后的几周内,大熊猫幼崽开始长出黑白相间的毛发,并逐渐学会爬行和觅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