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黄小龙一年级数学下册课题名称:(苏教版)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学目标:1.让同学们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教学难点:学生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和乐趣,找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水彩笔、纸张、橡皮泥、印泥等工具,钉子板,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若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课前布置好每组从家里拿来自己的积木,出示情境图,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好吗?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学生分组活动。全班交流:每组汇报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2、这些的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的面和圆柱积木的底面是怎样的图形呢?3、揭示课题:教师适时出示,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各粘一个在黑板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二、操作感悟,探索新知1.摸一摸,认一认,激发兴趣。谈话:图形就小朋友手中的积木上,你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认一认,你找到了什么图形?有什么感觉?学生在几何体上找图形,教师巡视。组织交流时,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摸这些物体面的感觉。师小结:这些图形是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面而不是整个体,面摸上去都是平的,所以我们把他们叫做平面图形。讨论所学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今天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有什么区别。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描一描。谈话:刚才我们分别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面上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如果它们能从物体上走下来跟大家见见面,那该有多好啊!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请小朋友在小组内商量商量。学生可能想到下面的方法:①把这些图形从纸盒上剪下来;②把这些图形描下来(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描,再示范)……谈话:小朋友想的办法都很好,下面就请小朋友像老师那样把这些图形描下来。教师示范时提醒学生按紧,沿着那个面的四周用笔描一圈。请小朋友在小级内合作画一画。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先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再组织全班交流。选几个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对评价。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三位新朋友,我们一起来跟新朋友打个招呼。3.找一找。谈话:在我们周围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谈话:请小朋友打开课本第17页,看“试一试”。(1)出示“试一试”的图形:找一找,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圆形。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2)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三、综合练习,巩固深化谈话: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活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动手创造这些图形,好吗?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1)学生先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再全班交流。(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2.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画出的图形。3.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提问:你能用三种颜色分别涂下面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吗?请小朋友们按要求涂上颜色,并数出每种图形各有几个。学生在小组内完成涂色,并填表。组织全班交流。4.拼一拼。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