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可能性一、教学内容1.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2.可能性的大小(两种结果、三种结果)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2.使学生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三、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2.使学生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四、编排特点单元编写意图可能性是一种概率现象,它是借助统计来描述偶然与必然之间的关系.借助已有的现实情况对身边的事件做出合理的判断,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数学素养.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学身边的数学,有用的数学.让小学生可以通过判断某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来决策现实生活,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同时把“对现象的推理”作为教学内容在教材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这种类型的问题原本只出现在数学奥林匹克教材中。如今,这些生动有趣而又易于学生接受的知识溶入数学课本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对生活现象判断的过程,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这是教材编写的重要目的之一。目标确立依据:《标准》在小学第一学段安排的“概率”学习内容主要有:初步体会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实验。在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安排了对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学习,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对这些可能性的大小用语言进行描述——这是本单元,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目标。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是由事件的各种因素决定的。同样摸球如果某种颜色的球数量多一些,那么摸出这一颜色的球可能性就大一些。对于这些道理,既不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也不能在活动中刻意去追求,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活动过程中悟出其中的道理。因此,本目标实施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活动,逐步让学生悟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主题图选取学生熟悉的抓阄表演节目的活动。例2选取了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来描述事件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2.设计丰富的游戏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来体会可能性大小。摸棋子、摸球活动、转盘游戏、涂色活动、掷硬币、猜硬币游戏、抽签游戏。五、具体编排1.主题图提供了一个抓阄表演节目的情境,学生都非常熟悉。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游戏活动,学生很容易理解在抓阄过程中,抓到的结果是不定的。如果预先知道哪种节目的纸条多,学生也能初步感知自己表演哪种节目的可能性大。教师还可以利用买体育彩票、抽奖等现实题材来引入可能性的内容。2.例1(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1)通过摸球活动让学生体验肯定、不可能与可能等概念。虽然肯定与不可能都是确定事件,但不要求学生掌握这一点,只要能用上面三个词描述一下就可以了。(2)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猜测,再用实验验证一下,并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判断的理由。(3)提问的方式可以多样。可以像教材上说的“哪个盒子肯定能摸出红棋,不可能摸出绿棋,可能摸出绿棋?”也可以问“第一个盒子肯定能摸出什么颜色的棋子,不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棋子?第二个盒子不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棋子,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棋子?”(最后一问也是为后面列出所有可能结果做准备。)3.例2借助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的理解。因为这些都是学生利用常识就能判断的,所以教材上只给出一个答案,让学生判断其他几个事件。4.例3(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1)两个层次:列出所有的可能结果,比较这些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大小。(2)通过先观察、猜测,再用小组实验验证的方式来展开活动。(3)实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实验所用的东西除了颜色以外,其他特性完全一致,否则不能保证结果的随机性。B.要有足够多的实验次数,这样才有统计学的意义。C.每一次实验的状态都一样(摸出的球要放回去)。(4)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