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行之路上课余时间,我时不时的随手翻翻杨瑞清的《走在行之路上》。不知不觉间,被它那朴实的文字、生动的事例、富有哲理的文字深深吸引,有种不读下去欲罢不能的感觉。于是,我又在渴盼与激动的心态中的,将《走在行之路上》当作我的床头书,一股劲读完了,并在书中时不时的作上了记号,摘抄下了精美的文字段落。杨瑞清的师范求学之路,使我心底里有种同命相连之感,使我找到了那种“重回学生时代”的快乐与感动。杨瑞清的奋斗创业之路,使我反思自己有不求进取之痛,对照他人的成功,反思自己,似乎在知识的占有上,总在啃老本。我开始从心底里深切地感到:此书,我真的不枉一读。我从书中汲取了营养,获得的人生的感悟:一、要树立“终生学习”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逐步达到新境界。而学习本身就意味着需要我们教师去努力,去坚持,去克服外界的纷绕。我们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适应新课改的需要,适应学生的需要,我们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向书本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丰富我们的知识涵养;向同行学,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我所用,减少走教学弯路;向学生学,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为我们的教学“备学生”奠定基础。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学生所拥有的新知识是需要我们虚心向他们学习的。向社会学,社会是个大课堂,我们要在这个大课堂中汲取精华,除去糟粕,紧跟社会气息,把握时代脉搏。二、要树立“为人师表”观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塑造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理想教师的形象,要树立“为人师表”观。要修炼良好的道德,要有奉献精神,富有爱心;要储备过硬的文化知识。要有得体的仪表风貌;要有整洁、文雅、端庄、大方的仪表,要使自己的仪表具有美感、职业感,符合自己的年龄特点。要有文明、规范、准确、得体的职业语言,要有努力学习普通话知识,力争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尽可能少一些语言杂质。三、要树立“依法执教”观作为教师,我们要做遵纪守法的示范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勤学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用法律法规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来规范我们的教学行为。树立“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意识。教育是一个理想的职业。作为教育的执行者、实施者,我将以学校组织的读书学习活动为契机,结合对各专著的学习,努力找出自身的差距,立志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献身人民的教育事业,使自己有更大的进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听后感亳州八中木立印听了专家的讲座,感受颇深,解决了教学中多年的困惑和迷茫,让我知道孩子们之间存在着差异,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我们要怀着尊重、宽容和理解,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是对我们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我们要看到学生的优点,不能只关注缺点,学习不是学生的全部,只是他们在学校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对他们负责,看到他们的未来。“要做适合自己学生的老师,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让每个学生的强势智慧都得到充分发展”,“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哪壶先开了提哪壶”这些富含哲理的话对我今后的教学有了很大的帮助。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专家建议学校去“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打破“课程”与“时间”僵化的组合,减少“圈养”学生的时间,增加“放养”学生的时间。学校教育应以“圈养”为主、“放养”为辅,因为“圈养”出规范,“放养”出个性。不能“一切为了学生。”冯恩洪教授又一次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他认为,学校里的一切如果都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发展,而不关心教师的发展,不研究教师的发展,那么学生的发展就是“有限度的发展”。培养有个性的学生首先要有个性的教师。他倡导的教育“既要给学生创造幸福,也要给教师带来幸福;既要追求明天的幸福,也要实现今天的幸福;既要谋求人类的幸福,也要获得个人的幸福。”“教育追求不能取一个、舍一个,不能扬一个、抑一个。”冯教授认为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发展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