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观后感:让《榜样》成为前进路上的引领者《榜样》观后感:让《榜样》成为前进路上的引领者最近,《榜样》教育片在全国各地形成了一股热潮,由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基层党组织代表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让广阔党员干部深化体会,通过他们的先进事迹,结合自身实际,找出差距,立足岗位谋奉献,努力完善自身综合素养,弄清奋斗目标,进展的方向,搞清什么才是真正的“榜样”,什么才是真正的奉献,怎么做才是奉献。奉献不只是领导干部的事情,也不只是领导干部、先进分子的事情,别总觉得离自己很遥远,在平常工作中,当领导或上级给自己布置任务时,有不少人会感觉自己又多做了点事,又白使了点力,这种思想是要坚决遏制的。 扪心自问,许多工作者离《榜样》的标准还是存在一定距离。每个人都只同意把自身的工作根据领导的要求或者考核细则做完即可,不去思考其中的含义,此项工作的意义,甚至到最后连为什么开展此项工作都没弄清楚、整明白,他们认为只要排名不垫底,不被领导骂,能应付上级、应付检查便是完成工作任务,这种现象目前在基层是普遍存在的。天道酬勤,抱着敷衍的态度工作,工作过程中就往往会出现各种疏漏,始终不尽如人意,以至于降低工作效率,且个人能力也会受到怀疑,长此以往,这样的人容易抱怨自己的工作不好,抓不住某个机会,生活工作一塌糊涂,甚至艳羡别人充实精彩的人生,往往在这种现象里,很少有人会想到从自身来寻找问题。 其实,任何事都是有原因的,你内心认为这些过得比自己“好”的同事,他们的“成绩”都是通过背后付出的努力和辛劳换来的,他们都是“用心”在工作,而不是敷衍了事,应付检查,至少他们把《榜样》的标准摆在了心里。首先,他们信仰坚定,甘愿付出。每一个共产党员在入党时对着党旗作出庄严承诺,但一旦艰苦的干事环境与安逸的生活环境形成强烈的对比,就有人忘却了誓言,而选择安逸。而在《榜样》中的罗官章、支月英选择了艰苦的奉献之路,有人说支月英傻,她应该离开条件艰苦的山村去经济发达的城区任教,但最后她还是笑着这样说:山里需要我这样的傻子。罗官章也放弃了安逸的退休生活,回到牛庄村带领乡亲们致富,把所学的本领与知识与其他人共享,甘于奉献。他们甘愿把自己扎根于山区,实现入党宣言时的承诺;其次,他们忘却私利,甘于清贫。当颁奖仪式上,主持人问罗官章这么些年他挣到钱没,他回答:人民群众富裕起来了,我挣不到钱,我兴奋。这几句朴实而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