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3:(2010四川卷)31.(2)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NN,XnXn,XnY等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①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②若代F1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______,F1代雌蝇基因型为_________。③若F1代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________。考纲要求: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对教材中经典实例的分析加深对“假说-演绎法”的认识。2.学生能够领会并熟练运用“假说-演绎法”来解遗传题。3.学生能够感悟“假设-假说-学说”与科学发现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1.感悟“假设-假说-学说”与科学发现之间的关系。2.体会演绎推理的思维过程。教学难点:利用“假说-演绎法”解遗传题假说—演绎法专题复习假说演绎法过程孟德尔分离定律发现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1)为什么F1代都是高茎而没有矮茎?(2)为什么F2代中矮茎性状又出现了?(3)为什么后代的高茎矮茎比值接近3:1?(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中。(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得出基因的分离定律(1)将F1代植株与矮茎豌豆杂交,预期后代中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的比例为1:1(2)实际结果:后代中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的比例为1:1假说—演绎法专题复习例题1:孔雀鱼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鱼,其性别决定方式属于XY型,是非常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几十年前,德国的一位育种者在众多的孔雀鱼幼鱼中发现一条身体后半部为暗色的个体,并以此个体为基础培育出了“礼服”品种。用“礼服”品种的雌鱼作亲本(P)与其它品种的雄鱼杂交,所得F1个体中,雌雄鱼均表现“礼服”性状,F1代杂交所得F2代中,雌鱼均表现“礼服”性状雄鱼表现为1/2“礼服”性状、1/2无“礼服”性状。请用“假说一演绎法”对“礼服”性状的遗传进行研究。(1)“假说—演绎法”的一般步骤为:①提出问题→②→③→④实验检验→⑤得出结论。(2)在研究“礼服”性状遗传的①步骤中,提出的问题是:。(3)在研究“礼服”性状遗传的②步骤中,具体内容是:作出假设演绎推理为什么“礼服”性状的遗传存在性别差异?控制“礼服”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且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4)在研究“礼服”性状遗传的③步骤中,你的具体内容是(并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基因符号为A、a)。雌性无“礼服”性状个体与F1中雄性“礼服”性状个体交配例2:1917年,布里奇斯发现了一种翅膀后端边缘缺刻(缺刻翅)的红眼雌果蝇,并用这种果蝇做了如下图1所示的实验:图1缺刻翅♀、正常翅♂缺刻翅♂不相符(1)其它实验证实,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假设缺刻翅是由X染色体上控制翅型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与正常翅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如果缺刻翅由隐性基因控制,则后代中不应该有__________________果蝇出现;如果缺刻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则后代中应该有___________果蝇出现。实验结果与上述假设是否相符____________(2)布里奇斯认为“X染色体片段缺失”是导致图1所示实验现象的原因。为证实这一猜测,科研工作者对表现型为缺刻翅雌果蝇做了唾腺染色体的检查,显微镜下观察到图2所示片段,从而证实了布里奇斯的猜测。请画出该解释的遗传图解。例题3:(2010四川卷)31.(2)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NN,XnXn,XnY等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①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上,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②若代F1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______,F1代雌蝇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③若F1代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________。X3XnXNXN、XNXnXN课后习题1.在调查人类先天性肾炎的遗传特点时,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