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托物寄情•教学目标:了解美术家表达深层自我的不同方式,尤其是以隐晦的方式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段和机制。教学重点与难点1.如何从多角度欣赏一幅画2.四种鉴赏方式的应用预习案:一、相关知识美术家间接或含蓄地表达自我二、材料助读植物的人格化(63页)动物的人格化(64页)静物的人格化(65页)三、预习自测探究案一植物的人格化1、谁知道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中的“四君子”?为什么称他们为“君子”?2、《墨葡萄》的人格化具体表现在哪?3、郑思肖的《墨兰图》为何没有根?墨葡萄图(中国画)(明)徐渭墨兰图(中国画)(元)郑思肖贰动物的人格化1、为何朱耷在《安晚帖》画鱼为“白眼”?2、《二马图》的人格化变现在哪?安晚帖(之一中国画)(清)朱耷二马图(中国画)(元)任仁发叁静物的人格化1、对《艺术家的卧室》人格化的分析?2、对《致前线去》人格化的分析?艺术家的卧室(油画1889)(荷兰)凡高致前线去(木刻1932)胡一川训练案:常识画一个图案表达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