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交流,探索问题•理性概括,构建新知•实践应用,鼓励创新•归纳小结,反思提高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问题1:数据误导某次数学考试,小明得了78分。全班共30人,其他同学的成绩为1个100分,4个90分,22个80分,以及一个2分和一个10分。小明计算出全班的平均分为77分,所以小明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成绩在班上处于“中上水平”。问题2阿冲应聘2.合作交流,探索问题•中位数——把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median).•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批数据的众数(mode).3.理性概括,寻找差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数据;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中位数是指: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惟一的。4.实践应用,鼓励创新•课文前面引例的解决:经理的工资数据与其他数据大小悬殊,用平均数不能反映工人的真实工资水平。这时用众数(1100元)或中位数(1200元)来表示工人的真实工资水平比较合适。5.归纳小结,反思提高•1.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及举例。•中位数就是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数(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就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如3,2,3,5,3,4中3是众数。•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特征:•(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表示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平均数。•(2)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可靠和稳定,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关系,对这组数据所包含的信息的反映最为充分,因而其应用最为广泛,特别是在进行统计推断时有重要的作用;但计算时比较烦琐,并且容易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3)用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频数的考察,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可靠性比较差,但众数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其众数往往是我们关心的一种统计量。•(4)中位数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受极端数字影响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字的信息,所以,用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也比较差,但中位数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求法简便,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6.作业•课后习题8.3布置这两个作业,巩固本节和上节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