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09级政本(3)班—张海龙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什么是经济人?•经济人就是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并为此可不择手段。"经济人"意思为理性经济人,也可称"实利人"。这是古典管理理论对人的看法,即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来看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经济人在学术文献中的集中解释•1、经济人假设是指每个人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随着经济发展,农村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森林资源的保护直接受到威胁•2、经济人假设是指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它是个体行为的基本动机.理性选择假设是指个人在选定目标后对达成目标的各种行动方案根据成本和收益作出选择•3、所谓经济人假设是指作为个体,无论处于什么地位,其人的本质是一致的,即以追求个人利益,满足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基本动机•4、经济人假设是指:当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他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那种机会,即总是追求最大的利益•5、X理论又称为“经济人假设”,Y理论又称为“社会人假设”.X理论认为人类本性懒惰,厌恶工作,尽可能逃避,唯一的激励办法就是以经济报酬来激励生产,只要增加金钱奖励,便能取得更高的产量假设的依据•经济人"的假设,起源于享受主义哲学和英国经济学业家亚当·斯密(AdamSmith)的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必须加以鞭策;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和权力维持员工的效力和服从。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在他的《企业中的人性方面》(1960)-书中,提出了两种对立的管理理论:X理论和Y理论。麦氏主张Y理论,反对X理论。而X理论就是对"经济人"假设的概括。X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①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②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受别人的指导。③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近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④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⑤人大致可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于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基本策略•根据"经济人"的假设而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1、管理工作重点在于提高生产率、完成生产任务,而对于人的感情和道义上应负的责任,则是无关紧要的。简单地说,就是重视完成任务,而不考虑人的情感、需要、动机、人际交往等社会心理因素。从这种观点来看,管理就是计划、组织、经营、指导、监督。这种管理方式叫做任务管理。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工人群众无关。工人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后勤部拼命干活。3、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是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生产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工者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即:"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经济人”假设在管理方式上的特点•从这种人性假设出发,管理工作就要对人诱之以利,惩之以罚。通俗的说法即采取“胡萝卜加大捧”的政策。在管理方式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在提高生产率,完成生产任务方面。而对于人的感情和道义上的责任;11是管理者考虑的问题。所以管理就是计划、组织、经营、指导、监督等;•2.管理工作是少数人的事,工人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3.严格制定定额,实行计件工资,以金钱收买员工的效力和服从;同时对消极怠工者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经济人观念的管理方式,完全是一种“任务管理”。泰勒制就是“经济人”观点的典型代表。“经济人”假设的消极作用•管理者只能指望人们所做的工作不会超过奖酬与控制制度所鼓励并允许他们所做工作的范围。•这种管理模式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也加重了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使工人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容易遭到工人的反抗和抗议。•管理者认为人们只靠金钱才能激励,所以采取的管理策略,客观上把人们训练成仅仅以此方式工作的人,其后果就是多给钱多干、少给钱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