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中国好水”水源地发布2月4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环境与生活》杂志发起的“寻找中国好水”大型环保行动,在北京兰溪宾馆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好水”水源地发布会。会上发布了《“寻找中国好水”优质水源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评估研究报告》,并公布了第二批人选的“中国好水”水源地,它们是贵州赤水河、青海三江源、江西阳明湖、安徽佛子岭水库和湖南澧水河水源地。自2020年7月发起的“寻找中国好水”大型环保行动,迄今已经举办了两届。这项广受社会关注的活动包括科研机构调研检测、专家评定和公众参与3个环节,力争客观、全面地对调研的水源地予以科学评估,目的是配合国家“水十条”的实施,宣传水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让公众知晓我国有哪些真正称得上“好水”的水源地,加强全社会对优质水源的认知和保护。两批共产生十个“中国好水”继“寻找中国好水”首批推出了吉林省靖宇县白浆泉、江苏省沛县微山湖湖西、浙江省千岛湖、湖北省丹江口和广东省万绿湖水源地之后,第二届“寻找中国好水”活动于2020年4月在贵州赤水河流域启动,随后专家组和媒体记者又赶赴青海、江西、湖南和安徽等地调研。活动组委会评审专家依据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现场采集水样后测得的水质数据,综合评估、分析水源地的人均水资源量、生态环境状况、环保投入情况和流域保护机制等方面,进行严谨审核,并参考媒体记者现场采访调查报道等,最终产生了第二批5个“中国好水”水源地。激励地方政府更加关注水源地保护在第二届“中国好水”水源地发布会上,环保部原总工程师万本太发表致辞指出:“当前中国水形势不容乐观,我们是缺水国家,人均水资源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8%,有近400座城市缺水,全年缺水500亿立方米,而每年又排放废水730亿立方米,如果能把70%的污水处理回用,既能减轻地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表水污染,又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他肯定了“寻找中国好水”的活动:“活动的开展可激励更多地方政府关注水源地,提高公众的节水、爱水、护水意识。”万本太强调,“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十三五”期间必须着力做好七点: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着眼恢复水生态健康,加大力度治理黑臭水;污水处理厂要lOO%提标,达到一级A标准,城镇污水应100%进行处理,达标排放;特殊敏感水体要执行特别排放标准;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环境质量目标责任制;严格落实党政同责、终身负责制、考核追责等制度;开展全民节水护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好水”的形成需要苛刻的条件我国著名水资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也来到发布会现场。他在演讲中生动地谈到:“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婴儿刚出生时,身体里水分的重量占体重的90%,到了幼儿园小孩很小的时候,含水率变成80%,到了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人一生的大部分,水分占体重的比重是70%左右,到了老年人将死的时候只剩50%的水分,人的一生就是这么一个逐步脱水的过程。”王浩院士针对此次活动接着说,“好水”的形成需要特别苛刻的条件,大气、水、土壤环境都要好,差一个都不行。“寻找中国好水”从表面上看是找到了好水源地,其实背后说明各水源地有效落实了“水十条”“气十条”“土十条”,水、气、土各方面都保护得比较好。这意味着当地的自然水循环是健康、和谐的;对社会水循环而言,它意味着是自律的、节水的、减排的、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些条件基本都具备了,才可能有“好水”。王院士还强调,“水源地的评选是实地考察、背靠背检测的过程,连检测人员都不知道水樣来源于哪里,检测结果出来后,专家再经过两次讨论、筛选,定出最后的结果。整个活动程序严密、公正、公平、公开、透明。”为全国水源地保护作出良好示范中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