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阜平县城厢中学张国芬一、设计意图本课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它是对三角形的性质的呈现。教材通过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叠合操作,得出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给出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并对性质1进行了证明,从性质1的证明过程中,得出等腰三角形性质2,这里“等边对等角”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方法之一,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运用观察、操作来领悟规律,以全等三角形为推理工具,在交流中突破难点。采用直观教学发现法和启发诱导教学法,与学生实践操作、合作探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性质的证明过程。②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有关证明和计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让学生体验等腰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性图形。②经历操作、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精神,使学生理解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三、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四、教学难点“三线合一”的理解及其应用五、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剪刀、自制等腰三角形纸片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活动1:请同学们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对折,剪去(或用刀子裁)一个角,再把它展开,得到的是什么样三角形?教师示范操作,然后学生跟着动手操作,观察得出结论:“剪刀剪过的两条边是相等的;剪出的图形是等腰三角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等腰三角形师生共同回顾: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2教师提问:剪出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能发现这个三角形有哪些特点吗?说一说你的猜想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已的看法,教师提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说明:对称轴是一条直线,而三角形的中线是线段,因此不能说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是它的对称轴。(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活动2:教师出示刚才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标上字母如图所示:把边AB叠合到边AC上,这时点B与C重合,并出现折痕AD,观察图形,△ADB与△ADC有什么关系?图中哪些线段或角相等?AD与BC垂直吗?为什么?学生回答:△ADB与△ADC重合,∠B=∠C,∠BAD=∠CAD,∠ADB=∠CDA,BD=CD3活动3:由上面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如下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板书)教师提问:这个命题的题设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学生可结合图形回答(幻灯片)已知:在△ABC中,AB=AC求证:∠B=∠C教师引等学生回答:要证两个角相等可以转化前面所学过的三角形全等,而图形只有一个三角形,如何添加辅助线使它转化为两个三角形?通过刚才的折叠等腰三角形的实验,很容易得到辅助线,作高AD或作顶角的平分线AD,可由两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并给订正。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没有其它辅助线的作法,教师可作提示:作中线AD,由学生口答,或者指导学生看课本证明。教师归纳等腰三角形性质1,并指出它的几何符号语言的书写:4如上图: AB=AC(已知)让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述所发现的规律,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板书)即: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板书)(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如图,在ABC中,AB=AC(1) AD⊥BD∴∠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______、______重合)(2) AD是中线∴_____⊥_____;∠_____=∠_____(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_____、_____重合)(3) AD是角平分线∴____⊥____;____=____(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与______、_____重合)5做完上述填空后,出示幻灯片上的小练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完成。(四)拓展延伸:出示幻灯片,学生分析题目,口述过程,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五)、师生互动,总结新知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哪些收获?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用自己语言归纳,教师适时点评,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