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2929岁开始入仕,从此的岁开始入仕,从此的1313个年头,时官时隐,历任江州个年头,时官时隐,历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建威将军、祭酒、建威参军、建威将军、彭泽县令之类的小官。在彭泽彭泽县令之类的小官。在彭泽县令任上仅县令任上仅8080多天,就辞官回多天,就辞官回家,躬耕陇亩,从此不再出仕。家,躬耕陇亩,从此不再出仕。他长于诗文辞赋①诗:125首,五言诗成就最高。他的五言诗可为两类,一是咏怀诗;二是田园诗。②文:12篇,在艺术上平淡、朴素。③辞赋:《归去来兮辞》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写作背景“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晋书·陶潜传》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多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远近闻名,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县吏说:“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不为五斗米折腰:比喻有骨气、清高。归去来兮辞语气助词回去“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欧阳修《东坡题跋》序文:叙述了作者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交代了写作的原由。序文疏通明确: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二是“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陶潜辞官归隐的原因是什么?文中的韵脚字第一段:押两个韵:①uì韵②ì、eì韵第二段:押两个韵:①un韵,②an韵,第三段:押一个韵ou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韵,是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文体,也称楚辞。它有如下的体裁特点:1.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2.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风/飘飘/而吹衣即自/以心/为形役富贵/非/吾愿3.押韵辞已往已往昨非昨非来者来者今是今是归隐出仕对比第一段:写弃官归田的原因和弃官归田时的欢快心情。这一段描写初进家门时的欣喜和归家后的生活情趣。第2段内容概括:第3段小结:出游心志交往出游所见所感承上而问承上而问委心任去留委心任去留遑遑欲何之遑遑欲何之自我解答自我解答富贵帝乡热衷农事纵情山水卒章显志乐天安命乐天安命第四段:疏通文意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写弃官归田的原因和弃官归田时的欢快心情。第二部分(2、3段):极力描写归田的生活乐趣。第三部分(第4段)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行文线索一、叙事线索二、感情线索归途归途抵家抵家室内室内园中园中自责自自责自慰慰怡然自乐怡然自乐闲适怡得闲适怡得潇洒旷潇洒旷达达出游出游全文主旨全文主旨《《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热爱。问题探究怎样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某些情绪?岁暮年衰---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人生无常---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乐天知命---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3、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明确:陶潜顺应自然,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