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塔瓦河》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作业模版)学员姓名尧来龙学员单位连城中心小学观察时间段2013113观察对象七年级(3)授课内容《沃尔塔瓦河》观察点教学过程客观描述教学实施优缺分析教学行为调整建议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放送《沃尔塔瓦河》主题歌曲。1、这首歌曲大家熟悉吗?它的旋律优美、委婉如歌,知道它是哪个国家哪位作曲家的作品?(它是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曲,由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创作。)2、这首旋律有什么特点?它措绘了什么景色?(这首旋律流畅舒展,优美迷人,富有诗情画意。e小调,它描绘了捷克的母亲河——沃尔塔瓦河,选自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第二首,是六首交响诗中最通俗、最受欢迎,也是在世界乐坛上代表捷克民族音乐之魂的一首)。《沃尔塔瓦河》教学设计整篇沿用的是传统教案的书写模式,简要概括了教材内容,对于教学的目的分析,没有运用新课改的要求,三维目标的顺序不正确,内容过于笼统,不够具体,简要!而今音乐教育提倡适应学生个性、扩展创造性经验的音乐欣赏教育。我们要有意识地在音乐欣赏教育中进行主体性的策略研究,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自信心和创造意识,达到整体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提高初中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活动性、创造性。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简介斯美塔那和他的代表作《沃尔塔瓦河》(放VCD——02)斯美塔那(1824——1884)在少年时期就是才华惊人的音乐神童。他1848年参加了反抗奥地利统治的布拉格起义。起义失败后在国外流亡五年,1861年回国。他是李斯特的学生,他的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也丰富了世界音乐文化宝库。《我的祖国》是他失聪后之作。《沃尔塔瓦河》1874年11月20日——12月8日写作于布拉格。《沃尔塔瓦河》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是没有学生活动的分析,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要针对学生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的兴趣,教师教学环节的设置一定要以学生的体验,感受,参与意识,兴趣点的调动为主,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不论教学设计有多完美,这节课都是失败的,不受学生欢迎的!自主性。它与受动性、外在性相对立,表现为学生行为的自主、自信与自律(自控)。自主性对教师的要求是“尊重”,目的在于通过对教师的尊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它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于音画的作品,它运用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描绘了发源于舒马瓦山的两条小溪,汇合后成为沃尔塔瓦河,流经了森林、田野、峡谷、布拉格,最后归入易北河的全部流程。它描绘了两岸人民的民俗生活和神话传说。生自尊心,创造使教师的“外部”指导转化为学生“内部”能动活动的条件。教师的角色应当是顾问、辩论会主席、对话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组织、点拨和概括三方面,在这三个方面之前教师行为应该是倾听,努力的倾听。应该区别“教学”与“教学生学”的不同,认识到从长远上看,少教才能多学。对学生的要求是“反思”(自律、调整)。具有反思的思维方式,是人的重要特征;反思,是自主性最重要的表现三、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学生表达、展示的问题选择让我们通过分段赏析,来沃尔塔瓦河上作一次音乐之旅吧!(每部分都采用介绍,看音像、提问讨论的方式)1、两个源头(投影图(1)德·史密斯画源头插图)、(放VCD索尔第指挥交响乐团演出,03——2分30秒)沃尔塔个人认为,首先,从整体来看《沃尔塔瓦河》这节一课的教学过程环节,教案设计中体现了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师思路清晰,重点曲目赏析分明主次突出,但同时存在设计缺陷,比如虽然概括了教材内容,然活动性。活动性的核心在于使学生的学习从感觉效应转变为运动效应,不仅指动手、动口之类的操作参与,更指理性思考的投入。活动优劣的主要标志是学生参与和投入的程度。未来社会需要肯于参与、善于活动的人,否则生活和工作质和活动组织)瓦河的源头是流经森林的两条小溪,一条清凉,一条温和,倾听作者用什么乐器和音色,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