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黄河颂学习目标:1、理解生字词,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并能从写作方法上理解本诗。学习重点: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学习方法:自我感知,读、议、说,展示成果。导学设计:一、课前准备:学法提示:预习课文,独立完成,各组上黑板展示,并讲解。比一比,谁书写工整,讲得出色1、作者及写作背景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黄河颂》便是其中的一个乐章。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澎湃()狂澜()屏障()一泻万丈()巅()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摇篮:屏障:气魄:坚强:狂澜: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1、题目《黄河颂》中,哪个是关键词?第一节朗诵词中,直接点明的主题是什么?2、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其中的“望”字统领的什么地方,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三、合作探究,研读赏析4、本文从哪三个角度讴歌了黄河的伟大精神?5、诗中“啊!黄河!”出现了三次,这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6、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7、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8、诗人借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四、拓展延伸:8有关黃河的诗句,俗语,你知道多少?把知道的都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