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区域经济学读书笔记VIP免费

新区域经济学读书笔记_第1页
1/5
新区域经济学读书笔记_第2页
2/5
新区域经济学读书笔记_第3页
3/5
读书报告:区域经济学入门之安虎森与其《新区域经济学》李盼盼一、《新区域经济学》简介安虎森所着的《新区域经济学》(第三版),发表于2015年。安虎森团队所着这本书可以作为区域经济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入门读物。虽然外生的自然条件和要素禀赋的空间差异是经济活动空间差异的一个主要的原因,但区域经济学寻找的是经济系统的内生力量以及这些力量如何影响经济活动空间差异的问题。因此在研究区域经济现象时,常常会做出同质性、偏好相同以及短期内生产技术(投入产出比)不变的假设,所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的使用状况。1、块状区域之间的非均衡力及循环累计因果关系非均衡力2、块状经济的重要特征第一、经济系统中由市场接近效应和生活成本效应形成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决定了经济活动的空间格局。第二、区域经济系统的内生力量导致经济活动的空间差距,由于形成了循环累积因果链,因此在外生力量消失后,这种过程仍在进行。第三、核心——边缘结构的形成,意味着生产要素的聚集,而生产要素聚集与否所决定的是采取何种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故发生质变意味着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量变是指某种经济增长模式下的资源重新配置和结构调整问题。第四、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不知何种缘故,历史上选择了某种产业分布模式或发展路径,那么在较长的历史过程中,各种经济活动已经适应这种模式或路径,紧紧黏上了这种模式或路径,要改变这种模式或路径需要很强的外生冲击。第五、人们预期的变化以及政府的示范作用对经济增长路径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聚集力分散力:市场拥挤效应市场接近效生活成本效本地市场放大效见下图,块状经济的战斧图。二、《新区域经济学》的产生1.社会经济条件在20世纪20年代,在完成了工业化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美国等)中,开始出现了老工业区的结构性衰退现象。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这些萧条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处境更加恶化,大量人口失业,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对这种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英国、美国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英国于1936年成立巴洛委员会,试图遏制产业和人口向英格兰东南部地区的集中,并通过建立工业开发区、税收优惠区等手段使产业向萧条区分散;美国于1941年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制订了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计划,其成功经验后来被许多国家借鉴。然而,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关注区域经济问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繁荣昌盛的时代,各国把大量的物力、财力和人力投入在那些经济发达、技术力量比较雄厚、基础设施良好的地区,以便获得更高的发展速度,解决大量劳动力就业问题。因为这种经济政策,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获得了高速增长,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上。然而,有些地区的发展速度相当缓慢,失业率持续偏高且越来越严重,大量产业和人口流入大城市,甚至号称“金元帝国”的美国也出现了一批劳动力过剩、人口大量外流、经济状况日益恶化的地区。这种现象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这样,从单纯的区位研究逐渐转向区域经济研究,从微观逐渐转向宏观,进而区域经济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思想理论基础区域经济学是很年轻的学科,但从经济学发展史上看,人们为搞清楚空间问题作了种种尝试。最早的例子是杜能在1826年有关农业土地利用区位的经典分析,杜能农业论的观点基于距离衰减理论,着有《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三卷本,不考虑所有的自然条件差异,而只是考察在一个均质的假想空间里,农业生产方式的配置与距城市距离的关系。SH11/0ΦSΦB1韦伯1909年出版了《工业区位论:论工业区位》,创立了工业区位论,主要观点包括寻求运费最小、集聚与分散区位法则和劳动力区位法则三个方面,认为任何一个理想的工业区位,都应选择在生产和运输成本最小点上,运用数学方法和因子分析法,对当时的德国鲁尔区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帕兰德1935年在其学位论文《区位理论研究》中提出了自己的区位理论。帕兰德通过解决两个基本问题构建自己的理论,一是在假定原料价格、分布以及市场的位置已知的条件下,生产在哪里进行的问题;...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新区域经济学读书笔记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