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分层训练(二十八)古诗词诵读一、语用小题夯基练1.下列诗句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爱而不见,搔首踟蹰B.静女其娈,贻我彤管C.彤管有炜,说怿女美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解析:选BA项,“爱”同“薆”;C项,“说”同“悦”,“女”同“汝”;D项,“归”同“馈”。2.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B.古来万事东流水C.只是朱颜改D.宫女如花满春殿解析:选CC项是借代,代指宫女。A、B、D三项为比喻。3.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正确的一项是()①李煜生于江南,山清水秀孕育了他多愁善感的气质、多才多艺的灵性。②因此,他往往能在看似平常的句子里包藏丰富的内容,善于概括出人生中一些典型的、共同的、容易打动人心的东西,如喜怒哀乐、离情别绪、人生愁恨等,引起读者的共鸣。③在位期间享乐优游流连于感情的旋涡,丰富的思想感情使他对一草一木、春花秋月皆有独特的感受。④凡是亡国遗民、漂泊游子、贬官谪吏、怀人相思者,读了他的词都能引发感慨或借他的词句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⑤读者却不容易觉出彼此之间有什么不同而产生感情上的差距。A.③①②④⑤B.②①③⑤④C.①③②⑤④D.③①④⑤②解析:选C此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应当注意确定中心话题,明确首句,抓住关键词,理清句间关系;其次通读,确定合理的句序。对于此题来说,通读全部句子,可以确定中心话题为“强调李煜的气质特点及其词作的风格影响、读者的感受”,再加之由词人到词作的逻辑关系及②③④⑤都出现了指示代词、人称代词、关联词语,故可确定首句为①;抓住关键词即可确定顺序为①③②⑤④。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涉江采芙蓉》中通过环境描写营造出清幽、高洁、美好的意境的诗句是“,”。(2)《虞美人》一词中,作者以季节更替发出追问的句子是“,”。(3)李煜的《虞美人》中由“明月”与“东风”这两个意象引发故国之思的句子是“,”。(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比喻、夸张手法表达无限愁绪的句子是“,”。(5)《静女》中的“,”两句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未见恋人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6)《静女》中说荑草是女主人公跋涉远郊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的两句是“,”。(7)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两句,运用两个精妙的比喻写尽牛郎、织女的相见之欢和离别之苦。(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与此意境相似的两句是“,”。答案:(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爱而不见搔首踟蹰(6)自牧归荑洵美且异(7)柔情似水佳期如梦(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5.请根据《涉江采芙蓉》中的诗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个字。答: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围绕“还顾”“望”“长路”三个关键词展开描述;②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多用修辞性语言,力求语言生动形象,能够营造出盼归焦灼的意境;③字数要符合题干要求。参考答案:艰难跋涉的旅人,停驻沉重的双足,回首遥望故乡,烟云渺渺,长路漫漫,迷茫的眼里写满焦灼。二、类文阅读拓展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8题。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6.根据重章叠唱的这一艺术特点,我们可以推断第二章节中的“泽”应与“”和“”同义;第三章节中的“偕”应与“”同义。参考答案:袍裳同7.战士们为什么可以“同袍”“同泽”“同裳”,积极修整好武器装备,迅速投入战斗,其原因是什么?请用诗中的一个词语概括:;也可用我们常用的一个成语作答:。参考答案:同仇同仇敌忾8.《诗经》主要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这首诗中主要运用了其中的哪种手法?其作用是什么?答:参考答案:运用了“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