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导学案(教师版)2————————————————————————————————作者:————————————————————————————————日期:第3页共7页16、《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导学案(高二16-20班)(教师版)主编人:胡雪审核人:莫文英终审人:饶志青使用年级:高二实验班【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流畅地翻译全文。2、过程与方法:理解文言意思及作者蕴涵的感情,体会李白对自然、对亲情、对生活的态度及其挥洒的才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作者所流露出的“浮生若梦”“及时行乐”思想的积极意义。【教学重点】背诵课文,体会文中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体会文中积极昂扬的情感特质。【学法指导】:预习、朗读、质疑探究、小组合作导入:生命是奇妙的,在浩瀚的宇宙间,也许只有我们的星球开出了生命的花朵,可是,在这个幸运的星球上,人们都忙着利益的交换,身份的较量,财产的争夺。人们忙忙碌碌,可曾想过,什么是生命的意义?!我们应该怎么做?我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能够找到答案。一、资料补充1、关于李白的思想◆庄子思想:逍遥自在,热爱自然山水。(天子呼来不上船);◆儒家思想:建立功业,为天下苍生做贡献(仰天大笑出门去);◆侠客思想:急人之困,结交天下杰出之士。(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二、自主学习1、翻译与理解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客舍。逆:迎接。旅:客。迎客止歇,所以客舍称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1)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多少)?古人秉烛夜游,良.(确实)有以.(原因)也。况阳春..(和煦的春光)召我以烟景,大块..(大自然)假.(借,这里是提供、赐予的意思。)我以文章..(绚丽的文采)。(2)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3)群季俊秀,皆为惠连..(谢惠连,南朝诗人,早慧。这里以惠连来称赞诸弟的文才。);吾人咏.歌.(吟诗),独惭康乐..(谢灵运,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幽赏..(欣赏着幽静的美景)未已.(停止),高谈转清。开琼筵..(华美的宴席)以坐花(坐在花丛中),飞羽觞(古代一种酒器)而醉月(醉倒在月光下)。(4)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名词活用为动词,作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1)(句式:判断句)译:天地是万物的旅舍,时光是百代的过客。(2)(句式:状语后置句)译:何况清明温和的春天以秀美的景色来召引我们,大自然又给我们展现锦绣风光。(3)(句式: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翻译:现在聚会在桃花芬芳的花园里,畅谈兄弟间的乐事。(4)翻译:摆出荣华的筵席,坐在花丛中间;酒杯频传,醉倒在月光下之。▲诵读后思考:1、题目交代了哪些要素?明确:基本内容: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李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李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文体(宴序)。2、诗人为何在月夜与诸从弟夜宴并作诗呢?第4页共7页明确:(1)浮生如梦,为欢几何?(2)古人也秉烛夜宴。(3)美景在前,不容辜负。(4)共享天伦,机会难得。3、作者在这次宴会上感受到什么乐事?表达了什么情感?明确:四美并:A.与群季相聚咏歌B.欣赏美景,高谈阔论C.痛饮狂欢D.相约赋诗情感:对人生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对自然美景的陶醉。三、合作探究1、分析下列语句中使用了什么典故(古代的故事,在文章中用现成的、众人皆知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叫做“用典”),起到了怎样的作用。⑴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出处:作用:⑵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出处:“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曹丕《与吴质书》作用:⑶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出处:作用:⑷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出处:作用:【参考答案】①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庄子》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话,故后人常说“浮生”;又《庄子?齐物论》有庄周梦蝶的故事,表达的是:人生变幻无常,就像做梦一样。②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古诗十九首》其十五:“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