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智力七巧板”科普活动实施方案记录总结2/7————————————————————————————————作者:————————————————————————————————日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7智力七巧板活动小组活动总结智力七巧板是开发学生智力,锻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启迪创造意识的一种很好的操作材料。智力七巧板涵蕴着深奥的知识,它巧妙的应用了排列组合和线性规划原理,拼搭起来奥妙无穷,妙趣横生,充满着魅力。通过拼搭智力七巧板,使学生在玩中学,玩中动手操作,感受了组合图形的无穷奥妙,领悟到了智力七巧板的无穷乐趣和成功的感受,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和谐的发展。一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利用拼图,剑网3新手卡深深吸引了学生们,激发了他们探究的动机。二是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了大胆创新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与核心,是创新人才最基础的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创造性思维。我们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开发了智力,提高了操作能力。我们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合他们自己去寻找知识的竟境,在辅导过程中,按书中的“按样拼图”──按图分解──按题拼图这几个阶段进行。课余时间感兴趣的同学还带回家进行练习,积极性很高,通过练习引发了学生对生活活动的联想,促进了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的提高,培养了创新意识,有利于养成做事认真细致的好习惯。结合实际,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我们结合辅导书中的专题设计和观察创造方面内容进行了创造能力的提高。发掘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七巧板创造性题材非常广,多副组合的设计与创作为学生开拓了广阔的天地。总之,学生对此兴趣深厚,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开发了智力,培养了创新能力。在下一期的活动中,可吸收更多的活动成员,扩大学习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七巧板活动计划一、课程综述:“七巧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到了明代基本定型。明、清两代在民间广泛流传,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一中写道“近又有七巧图,七巧板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体物肖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19世纪初,七巧板流传到西方,被人们称为“东方魔板”。无论在现代或古代,七巧板都是用以启发幼儿智力的良好伙伴。能够把幼儿对实物与形态之间的桥梁连接起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形状分析及创意逻辑上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通常,用七巧板拼摆出的图形应当由全部的七块板组成,且板与板之间要有连接,如点的连接、线的连接或点与线的连接;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几个人同时玩。七巧板的玩法有4种:①依图成形,即从已知的图形来排出答案;②见影排形,从已知的图形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排法;③自创图形,可以自己创造新的玩法、排法;④数学研究,利用七巧板来求解或证明数学问题。七巧板按不同的方法拼摆、组合可以拼排成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和形象,如桥梁、船只、房屋、手枪或是跑步、跌倒、玩耍、跳舞、站立的人物以及戏水的鱼、猫、狗等。操作七巧板是一种发散思维活动,有利于培养人们的观察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4/7注意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因此,不仅具有娱乐的价值,还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被人们运用到了教学当中。由于七巧板可以持续不断地反复组合,已引起哲学、心理学、美学等多领域的研究者的兴趣,还被作为制作商业广告和印章的辅助手段。二、教学构想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其中颇具影响的诗词或气势磅礴、以言壮志,或寄情于山水、表悦溢愁。自古以来诗画同源,以画传诗情,以诗表画意。教学《七巧板古诗配画》,意在“以美带学,借学促美,陶冶情操,全面发展”,将古代语言文字中含有的大量美的因子,通过学生笔端构画出来,使之想象力得到培养,表现力得到提高,绘画语言得以丰富,并用七巧板的形式把图画意境表现出来。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特点,并运用恰当的形式用七巧板为古诗配画。2、通过欣赏古诗配画作品,培养学生对古诗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