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学者研究认为,1895年后,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城市数量的增加与城市现代化的推进,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国内外贸易的增加,在国内外贸易集中进行的地点,特别是各大通商口岸,如上海、广州、汉口等,形成现代工商业城市。现代工业矿冶业的发展,在现代工矿业发达的地方,如太原、唐山、焦作等,形成工业城市或矿冶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交通枢纽地方兴起新城市,如青岛、石家庄、郑州等。-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结合材料分析推进中国近代历史上城市化的主要因素。在国内外贸易中心城市和通商口岸;工矿业发达地区;交通枢纽形成近代城市;2.20世纪后期,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机遇,也是挑战。“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要受到主要按照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约束和制约。⋯⋯资本流遍世界,利润流向西方。⋯⋯而且,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政治经济化和世界经济政治化的趋势,为某些西方大国肆意干涉他国内部事务提供了借口,它们在与发展中国家开展经贸关系时强调所谓“人权”、“民主”等条件,企图通过经济制裁、经济援助的手段把西方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强加给发展中国家,这是西方霸权主义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表现。”(摘自李景治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疑难解析》)说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境况。结合材料分析造成这种境况的原因。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更不利的地位。全球化是按照西方国家制定的规则运行的,大量利润流向西方,发达国家借此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3.20世纪后半期,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世界人民厌恶战争、要求和平,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虽然局部战争仍然不断发生,但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另一方面,广大亚、非、拉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现代化发展道路,努力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争取民族的繁荣富强。“冷战”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放在首要地住。依据材料分析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的原因。世界人民反对战争,和平力量增长;第三世界国家努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大多数国家注重发展经济,增强国力。4.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相应时代的政治局势和政治制度是密切相关的。回答以下问题。中国古代政府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兵强。(《管子·治国》)①[商贾]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汉书·食货志》)②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者其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③④产何得不蹶。(《汉书·食货志》)舍农桑,趋商贾⋯⋯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饥寒并至,则安能不为非?⋯⋯⑤⑥则国危矣。(《潜夫论》)结合以上材料,回答:(1)生产力水平低,是中国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材料中划线部分选出三项能体现这一原因的叙述。(写出相应的序号。)(2)从材料中可以分析出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还有哪些原因?(1)③④⑤(2)发展农业,可以富国强兵;避免大商人于预政治;抑制商人的土地兼并;农民失去土地会导致社会不稳定。5.古代中国和周边世界的贸易关系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依据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1)依据材料分析,“朝贡贸易”有什么特点?对中国的影响如何?特点:依附于各国使节朝贡的贸易活动;对贡使的货物给予高额回报。影响: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如学生回答“以政治目的为主”亦可。)6.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宗旨和作用是: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