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信息化建设2001年,武夷山市就提出了建设“数字武夷”工程的构想,明确了“数字武夷”广意是指武夷山市的信息化建设。同时,成立了“数字武夷”建设领导小组,胡书仁市长亲任组长。组建了“数字武夷”信息中心,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常设机构,并在2002年把“数字武夷”工程列为全市重点项目和为民办实事项目,提出了要在“十五”末期把“数字武夷”建设成为“数字福建”的示范点,在“十一五”期间把“数字武夷”建设成为全国信息化建设的示范点的目标。明确了“数字武夷”建设必须“服务于社会公众、服务于地方经济、服务于政府内部”,实施“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主动创新,安全同步;滚动发展,逐步跟进”的指导思想。至2005年底,武夷山市信息化建设主要完成了“3323”工程,即3项基础,3个平台,23个应用系统。3项基础是指成立“数字武夷”工作组织、建设“数字武夷”中心机房、建设政务办公城域网络;3个平台是指建设“中国.武夷山”门户网站、政务办公系统、政务信息发布平台;23个应用系统是指建设项目管理系统、GIS系统、景区智能化管理系统、网上申报审批系统、呼叫中心系统等。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特别是胡书仁市长的亲自关怀指导下,在全市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经过近五年的努力,“数字武夷”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建设成果得到了国家、省、南平市及我市领导和信息化专家的充分肯定,国家和省内外各类媒体如中国科技报、中国电子政务网、中国青年报、中国信息化报、计算机报、软件世界、福建电视台、福建日报、数字福建等都对“数字武夷”的建设成果进行了充分的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先后荣获“省政务信息网站建设先进单位”,“2004年全国地市电子政务应用调查综合奖”县(市、区)级第一名,“2004年全国县市(区)政府十大门户网站”,“2005年中国政府特色网站”建设经验入选全国十大电子政务解决方案,2005年1月14日黄小晶省长还特别批示:“数字武夷”要重点宣传。2005年胡书人市长还获得全国优秀CIO。第一节机构一、“数字武夷”领导小组及办公室2001年11月,为了加强对“数字武夷”建设的领导,推进武夷山市信息化建设,整合、开发和利用我市丰富的信息资源,并实现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共享,武夷山市成立了“数字武夷”建设领导小组(武政[2001]综288号),市长胡书仁担任组长,市各套班子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挂靠市“数字武夷”信息中心,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2004年3月,由于人事变动,我市又重新调整了“数字武夷”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武委[2004]20号)。二、“数字武夷”信息中心及“数字武夷”电子商务公司2001年初我市就组建了“数字武夷”信息中心,作为信息化建设常设机构,负责全市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组织实施和建设成果的维护管理及政务推广等工作;同时,于2004年注册了“数字武夷”电子商务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依托信息中心,采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作模式,主要负责“数字武夷”建设成果的商务推广、运营、开发等工作。三、“数字武夷”信息管理员为了更快、更好地普及我市“数字武夷”电子政务建设成果,推进全市各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各单位选派一名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责任心强的年轻干部,担任本单位的“数字武夷”信息管理员,组成了我市的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基础队伍。2003年7月,市委组织部与政府办公室联合举办三期“数字武夷”信息管理员培训班。2003年10月,又联合举办一期“数字武夷”信息管理员培训班。培训人员涉及全市120多个单位。同时,市五套班子领导、各科局领导也参加了相应的培训,使信息化的应用得到全面的普及和推广。第二节规划一、“数字武夷”总体规划以“数字武夷”建设全面推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信息化综合指标达省内先进水平,旅游管理和服务信息化综合指标达国内先进水平为目标,我们做出了如下规划。1、建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体系。2、建设党政机关公众信息网和信息化社区,实现政务公开、信息互动以及网上办事,并将部分内容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