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教学重点内容介绍(三)第六章民间故事本章专门介绍民间故事,从它与小说的区别、与神话传说的区别中确立概念;民间故事的分类、主要主题及代表作是本章的重点,应当阅读作品选中的有关作品,理解民间故事的主题及社会功能,对各类故事主要的艺术特征和创作手法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把握。民间童话故事中的笑话,也是一个独立的类别,其中机智型的笑语与一般类型笑话的区别也是难点之一。第一节民间故事的概念和分类民间故事是具有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要素的口头叙事文学。在民间文学散文类作品中,它是与神话、传说相并列三大体裁之一。与神话和传说相比,民间故事是不存依傍、不拘场合讲述的“纯文学”,具有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典型性,与作家文学中的小说有相似之处。民间故事与小说的区别有以下几点:1.小说情节曲折,一波三跌。故事情节则相对单纯,常是围绕一个中心情节结构一篇故事。2.小说要求时间地点明确,并按当时、当地的情形结构作品。故事的特点是时间地点模糊,常常以“古时候”、“很早很早以前”来一笔带过,背景不明确。3.小说的人物要有名有姓,有状貌肖像方面的描写。故事则常常以身分来代替名姓,如《两兄弟》故事人物一为哥哥,一为弟弟;《人参》故事有老把头、小伙计。4.小说不允许情节重复,每篇作品都力求独创,民间故事则常常出现重复的情节,即公认的民间故事“三段式”和“类型性”。民间故事与神话和传说的区别可把握以下几点:1.神话情节近于荒诞,缺少现实逻辑,故事的现实成分强,具有完全的人间性。2.神话往往依傍某种信仰和仪式而存在,不是自觉的文学创作,讲述也受到限制,神圣性大于文学欣赏性。故事则完全是自觉的独立的文学形式,创作自由,随处可讲。3.传说靠近故事,但也必须依靠传说核,以某种真实的面目出现。严格说来传说也尚未完全脱离依傍而独立。故事则完全不顾忌真实与否,突出的是文学功能和欣赏娱乐目的。民间故事的分类是世界性的学问,目前的四种索引法尚不完全适用于中国民间文学。但应了解这四种分类法及特点。一、AT分类法AT分类法是以情节类型为依据进行分类。创立者是芬兰著名学者、芬兰科学院院士、赫尔辛基大学教授安蒂·阿马图斯·阿尔奈。AT分类法的A便是他姓名的第一个字母。阿尔奈根据芬兰、北欧和欧洲其他地区少数国家的民间故事资料把故事分为三大类:1.动物故事;2.普通民间故事;3.笑话。阿尔奈的分类法具有开创性,但由于视野太窄在实际应用中多受限制。1926年至1927年,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教授斯蒂斯·汤普森对阿尔奈的分类法进行了补充和修订,不仅补充了大量的新类型,而且列举了每一类型在各国的记录,扩大了分类和使用的范围。因此人们把他与开创者阿尔奈并称,取“汤姆森”第一个字母T,把他们的分类法称为“阿尔奈一汤普森体系”,简称为“AT分类法”。二、母题索引所谓母题,是法文“motif"的中译名,是民间文艺研究中常用的学术名词,指构成情节的细小单位,情节是由若干母题的有机组合。创立者即AT分类法的完成者斯蒂斯·汤普森。汤氏从1932年至1936年,花费了巨大的劳动,完成了六卷本《民间文学母题索引》。这部书成为民间文学作品研究的常备工具书。三、有关中国民间故事的索引1.W·爱本哈特的EB索引本世纪30年代,中国民间文艺学的先驱已经开始译介、编撰自己的分类体系。钟敬文先生撰写了《中国民谭型式》,又与杨成志先生共同翻译出版了《印欧民间故事型式表》。W·爱本哈特于1933年来到上海,吸收了中国学者的成果,又接触到中国的民间文学资料,于1937年编纂了《中国故事类型》一书。这是关于中国民间故事的第一部大型索引。刊行之后的40年间,几乎成了欧洲民间文艺学界认识和研究中国民间故事的唯一类型检索工具书.2.丁乃通的TN索引丁乃通是美籍华人,194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英文博士称号,1960年开始从事民间文艺研究,1978年以来多次回国讲学,逝世前在伊利诺斯大学教授英国文学。丁乃通所编索引以AT索引为基础,采取了国际通用编码,大量采用国内资料,基本包括了1966年以前刊印的民间文学资料,为各国学者进行民间故事的国际间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