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寄宿生生活自理能力凤州镇中心小学马义德如何让年仅十一二岁的孩子们在学校这个集体大家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怎么办呢?记得孩子们刚到我们学校报到住校时,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觉得一切都新鲜极了,整天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像小麻雀一样。可惜好景不长,几天过后他们就个个唉声叹气,面有愁云,看来他们是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了。有的孩子,在晚上息灯后,独自在被子里流泪;有的甚至偷偷跑出校园。这也难怪,寄宿生一周只许回一次家,他们的喜怒哀乐无处诉说,心中渐渐产生了孤独感。如何发挥学校的优势,使孩子们喜欢到这里呢?作为生活老师,我想,平时要多注意他们表情的变化,多和他们谈心,取得孩子们的信任,让他们把你当成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细心照顾他们的生活。如果你发现孩子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及时询问一下情况,哪怕只说一句:你不舒服吗?(你有什么不开心事吗?)但学生内心却好温暖,好感动,好比又回到了家,得到了爸爸、妈妈的爱一样。他们在内心意识到,只要有困难,教师会帮他们解决的。师生之间就会架起沟通的桥梁,孩子们不再会感到孤单。“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说得多好啊,要想做好寄宿生的工作,就要给他们更多父母般的爱。我们总说:付出总有回报。记得在2009年秋,撤点并校新的学年开始时,学校安排我担任三楼男生的生活指导教师,半学期以后,经过我的严格管理和教育,大多数学生在纪律、学习上都有了很大进步,然而一名男同学却一点进步也没有。该生生活习惯差,及格,组织纪律性也差,不会折被子,物品不会摆放,生活不会自理,甚至晚上不洗脚,早上不洗脸。三天两头哭闹,装病要回家。爸爸妈妈想尽办法,无济于事。开校后不久,她的母亲回来后向我诉说,对孩子的教育她已经失去了信心。面对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呢?倘若任其下去,后果将不言而喻。我想我要尽最大努力,把她拉上正道。首先,我设法接近她,摸清他不爱住校的原因,洞悉他的内心世界。我了解到,一旦他犯了错,母亲非打即骂,他非但不服,还产生了对抗心理。另一方面,他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心凉了,干脆破罐子破摔。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生活中我给予他极大的帮助,经常买一些学习用具送给他,每天中午我给他端饭,并鼓励他积极上进。下午放学后,多次和他一起交谈,了解他的内心想法,经过我的不懈努力,他和我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无间。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他都能告诉我,我像对待我的亲人一样关心他、鼓励他,他被我的这种精神所打动,对上学有了积极性,以前从来不做内务整理,现在变得和大家一样,按时起床,整理内务,讲究个人卫生,喜欢和同学一起生活学习了。遇到不会做的题,还主动问我。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逃过学,而且还被评为优秀舍员,生活自理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爱是春天的及时雨,爱是夏日的树荫,爱是冬日的暖阳。书香寝室活动时,孩子认真读书。朗朗的读书声响彻校园。五(1)班的学生唐睿,他的父母远在外地打工,很少回来,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这个沉默寡言的孩子,脸上多了几份灿烂的笑容。学校每学期还组织他们参加叠被子比赛,收看少儿电视节目,开放读书角,组织他们参加阅读、书画、乒乓球等兴趣小组。拔河比赛、乒乓球赛、讲故事比赛等,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学校的生机与活力,感受学校与家是一样的美好。目前,每个寄宿的孩子均参加了至少一项以上的兴趣活动。这些特色活动,充实了他们的生活,自然减少了他们想亲人的情丝,把学校真正当成自己的新家。新学生来我校寄宿后不久,我走进学生宿舍,眼前的情景让人触目惊心。①被子、枕头卷成一个圆桶似的大包;②床单东拉西扯,皱成一团,衣服在床上乱扔一气;③柜子里饭盒、洗漱用品、文具、等“交相辉映”;④小食品袋、瓜子皮、废纸屑满地散布;我当时就意识到,学生太小了,在家里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习惯了父母的照顾,一下子由自己打点生活,一切全乱了套。看来,培养寄宿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我的当务之急。我当时在宿舍里没有斥责学生,而是稍后让他们参观了我的宿舍,让他们看在我的宿舍里有什么,看各种物品都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