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6章溶解现象》知识过关检测试题(有答案)1/12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章溶解现象》知识过关检测试题一、单选题(共25题;共50分)1.下列四种物质的俗名均得名于它们的产地,其主要成分有一种与其他三种物质类别不同的是()选项俗名产地主要成分的化学式A大理石云南大理CaCO3B信石古信州(今江西上饶信州区)As2O3C口碱张家口、古北口Na2CO3D智利硝石智利NaNO3A.AB.BC.CD.D2.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B.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C.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D.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3.下列操作中:①取用固体药品②溶解③过滤④蒸发,其中使用到玻璃棒的是()A.①B.①②C.①②③④D.②③④4.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的是()A.氯化钠B.生石灰C.硝酸铵D.浓硫酸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乙溶液的大B.将40℃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质量不变C.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D.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加入3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6章溶解现象》知识过关检测试题(有答案)2/126.下列与化学有关的知识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中“大”“小”关系B.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20℃>60℃沸点---液氮>液氧点燃可燃性气体---先验纯后点燃排水法收集氧气---先移出导气管,后熄灭酒精灯C.化学中常见的“三”D.用途与性质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用钨丝作灯丝---熔点高铝合金制飞机---质轻、硬度好A.AB.BC.CD.D7.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白酒B.豆浆C.酸奶D.蒸馏水8.有一杯饱和的食盐水,小刚同学对它进行下列操作,溶质的质量分数发生变化的是()A.再加水B.倒出一部分C.升高温度D.恒温下,再加食盐9.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③“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④防毒面具的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强吸附性;⑤洗涤剂能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可以溶解油污;⑥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其中正确的组合是()A.①⑤⑥B.②④⑤C.③⑤⑥D.③④⑥10.制汽水时,为了使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是()A.降低压强B.降低压强并升高温度C.升高温度D.增大压强并降低温度11.我校化学兴趣小组欲将粗盐提纯,再用制取的精盐配制7.5%的氯化钠溶液100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配制溶液时要称量7.5g氯化钠,量取92.5mL的水B.本实验多次使用玻璃棒,有三种作用:搅拌、引流、转移C.本实验的主要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和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D.本实验提纯的氯化钠可能不纯,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大12.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所示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6章溶解现象》知识过关检测试题(有答案)3/12A.取一定量氯化钠B.称取3g氯化钠C.量取47mL水D.溶解13.配制500g0.9%的生理盐水,不需要的仪器是()A.烧杯B.量筒C.玻璃棒D.蒸发皿14.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污染水B.经常饮用蒸馏水对身体有益C.蔗糖水溶液能导电D.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1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的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B.t2℃时,将50g甲加入50g水中,可得到100g溶液C.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甲D.t1℃时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16.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A.用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制取炭黑B.将橄榄油加入水中配制成溶液C.用铅笔芯代替石墨试验导电性D.用加热的方法给聚乙烯塑料袋封口17.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现有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下列说法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