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废品》教学反思大庆市登峰学校林贺《回收废品》这一课的重点是: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建立实际情境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比多比少”一直是低年段数学教学中的难点,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本节课是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教学过程中,在我要求学生“应该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有的孩子一下子就说出了算式和答案。我问他为什么你要列这样的算式时,他就有点说不清楚了。不过能看出,这个孩子能利用加减法的意义来思考,但他认为是多了就用加法,少了就用减法。所以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注重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小棒来体会感悟谁多谁少,是通过少的求多的,还是通过多的求少的,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用加法或是减法来解决此类问题。但是摆小棒过程中出现了两个问题,打乱了我的预设方案,一是我把学生分成三个人一组,每组三捆小棒,但是在摆小棒、分组讨论的时候,很多小组没有理解老师的意思,三个人每人一捆小棒自己摆,没有达到交流、动手操作的目的;二是讨论结束后找同学上白板前演示耽误了许多时间,有的学生摆26根小棒没用两个成捆的,而是要用26根单个的,学生没理解好老师的意思造成了教学进度的延误。由于没有按照预定的时间顺利的进行,我心里就有些慌了,担心本课教学内容完成不了怎么办?自己的思路也收到的影响,所以学生对这节课的接受也不是很好。本节课学生的课堂活跃程度不够,主要原因是同学们不能完全理解老师的意思,同学们处于一种茫然、猜测的状态,没有办法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多的去了解学生的心理,尽量用学生的思维方式与他们沟通,在精心备课的同时,也要加强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