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的整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城市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背景下,城市问题日益严峻,主要表现在交通拥挤、资源紧缺等方面。同时城市交通的发展现状也不容乐观,集约化程度明显不足,分散的公共交通设施不仅浪费着土地资源,还制约着其运行效率。1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的概况1.1建筑综合体的概况建筑综合体主要是指建筑群集合了众多的功能,如:办公楼、酒店、住宅、影院与交通枢纽等。此时建筑群的功能具有复杂性,同时具有较高的效率。对于其中的功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如:太古广场与国际贸易中心。建筑综合体最为显著的特点为开放性、集约性与城市性,它为城市化发展带来了综合性的效益。1.2城市交通的概况城市交通主要分为外部交通与内部交通,前者联系着城市与其他城市,后者联系着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城市交通的发展与城市的规模、性质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大型城市,城市交通具有复杂性,对交通基础设施有着较高的要求;在中小型城市,城市交通具有简单性,对基础设施的要求相对较低。2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的整合2.1整合的必要性2.1.1利于二者发展建筑综合体和城市交通二者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通过对二者的整合,实现了双方缺陷的弥补,使二者的作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建筑综合体拥有可达性优势,主要是借助城市交通实现的,此时要对地下、地面与地上的空间进行高强度的开发,以此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了综合体竞争力的提升。建筑综合体拥有大量的人流,为城市交通提供了必要的捷运人流,同时室内换乘的空间具有一定的舒适性,在此基础上,推动了公交的发展,使其利用率逐渐提高。城市交通的可达性,满足了建筑综合体的平台需求,在吸引人员集聚的基础上,促进了城市活动的创造。同时,二者相互补充,使城市功能更加强大,进而利于城市的发展。2.1.2利于城市中心发展目前,城市的现代化发展趋势为多元性与综合性,建筑综合体拥有复杂的功能与高度的集聚,它满足了城市发展的需求。在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与规模后,建筑综合体随之出现,即:城市中心区,它的出现标志着城市发展趋于集约化,在此背景下,城市中心成为了城市建设的有效模式。城市交通的枢纽站点具有一定的中心辐射作用,推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在二者整合后,城市交通的实力进一步增强,促进了城市中心的快速与健康发展。2.1.3利于城市空间拓展在我国,土地资源具有有限性,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城市空间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随着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城市空间发展呈现出了立体化,对地下与地上部分进行了全面的运用。目前,交通工具的发展具有现代化与多样化特点,同时城市交通换乘功能也日益丰富,在整合的背景下,城市交通具有了室内化倾向,即:建筑空间融入城市街道、屋面作为城市广场,此时建筑空间成为了城市交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2.2整合的弊端2.2.1较差的可达性建筑综合体的功能具有复杂性,对城市交通的整合性有着较高的要求,但如果城市交通的整合不足,则影响人流的汇集与疏散,同时也影响建筑综合体的可达性。可达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分别为公共交通、私人交通与步行的可达性。较差的可达性情况分为两种:(1)影响整体形象。当前,我国建筑综合体中,火车站房的可达性较差,主要是由于它位于城市中心区,人流量、车流量均相对较大,在火车站房中的人流与车流具有严重的干扰性,致使人车混行的现象十分严重。我国城市的诸多火车站房在设计时,未能有效结合城市交通,同时未能建设集散广场,在此情况下,人流与车流的进出相互影响、相互干扰,进而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形象。(2)影响竞争力。建筑综合体具有较大的规模,其中能够容纳大量的人,但城市交通缺少整合,使人流的可达性较差,火车站房的整体利用率偏低,进而城市的竞争力也相对较弱。2.2.2欠缺整体性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为有效融合建筑室内空间与外部城市公共空间,在整合设计过程中,建筑综合体要积极发挥室内转换站的作用,使城市交通融入建筑内部,此时,整合才能够具备开放性与融合性。但我国的火车站房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