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县“十二五”林业发展形式报告一、国内外林业市场供求及发展趋势1、国内林产品生产情况:2008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4万亿元,人造板产量达到9409万立方米,松香、竹材、竹制品、人造板、家具等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2、09年我国林产品进口情况:针叶材进口以俄罗斯和加拿大木材为主,占针叶锯材总增量的90%。进口热带锯材的比重大幅下降;进口俄罗斯原木大幅下降,新西兰辐射松进口大量增加,同比增长148.8%;热带原木进口大幅下降。此外,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大环境下,进口木材口岸价格总体有所下降。3、林业发展变化及趋势分析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呈现出三大新变化。一是林业特色产业成为新亮点。木本油料、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生物质能源、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利用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二是民营林业经济得到新发展。目前,在林业工业发展总投入中,90%以上是民营资本。全国民营林业企业总数已达到1.1万家,占全国规模以上林业工业企业的78.2%,产值占70.4%。三是林业产业结构呈现新变化。在产业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呈现加速之势,产业升级和淘汰落后产能成为各企业的主动意愿。林业一二三产业产值结构由2007年的44.3∶48.1∶7.6,调整为44.1∶47.5∶8.4,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其他两个产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木材及其产品的需求必将越来越大。据预测,2010年起人造板(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的需要量将超过10000万立方米/年。我国是纸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居世界第2位,林纸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特色经济林产品、林化工产品以及竹、藤、林药、森林花卉等,市场前景较好,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来源。目前由于产量有限,供不应求,极需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优质果品和森林食品等需求将呈现出快速增长,这些都是“十二五”培育林业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动力。4、林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主要是森林资源支撑能力较弱,原料林基地建设缓慢,质量不高,效益较差;产业整体素质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科技贡献率不高,落后产能庞大;林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牌意识薄弱,国际知名产品缺乏;林业机械制造业水平总体落后,高端林产品加工机械主要依赖进口。二、我县林业发展现状改革开放20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领导全县人民,紧紧把握国家扶持生态建设的重大机遇,先后实施国债长防林、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带动社会造林等经营机制,林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基本上消灭了荒山,绿化了国土。根据1999年全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浠水县土地总面积292.7万亩,林业用地96.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3%,其中有林地面积76.7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9%;疏林地7482亩;灌木林地6.18万亩;未成林造林地6.6万亩,无立木林地8.26万亩;苗圃地1500亩;非林业用地196万亩,占总面积67%。全县立木总蓄积16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4.6%。在造林过程中,主要有松、杨、板栗、柑桔、枫香等主栽树种,松树面积最大,面积为46.2万亩,且分布最广,全县13个乡镇都有分布,板栗、杨树、柑桔、枫香等树种因立地条件、土壤不同而分布不同。经过近几年推行的“四荒拍卖”、“大户承包、分户承包”等多种形式的造林机制,调动了广大农民植树的积极性,形成了发展林业的群众基础,林业产业化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三、林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我县林业有了较大发展。目前,全县林业用地102.72万亩,占总面积的35.6%,其中有林地82.7万亩,森林覆盖率34.6%。林木蓄积量165万方,2003年板栗总产4000吨,林业总产值2.68亿元。但是,由于我县人多地少,加之对林业经营管理不当,在产业化发展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有:1、树种单一我县森林树种主要以马尾松为主,树种过于单一,一旦发生病虫害,将会很快大面积蔓延,难于防治,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一些适应性强、生长良好的乡土树种不能充分应用到林业生产中。而经济林树种主要以板栗为主,品种杂,品质劣。2、密度不合理一些群众急于求成的心理严重,加大栽树的密度,造成林地提前郁闭,尤其是四旁植树,密度过大很难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