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会遇到的阻力新一轮改革大潮,已经行进至一个重要节点。十八届三中全会300多项改革举措,正抓铁有痕地一一落实。对于新的改革举措而言,这是从种子到萌芽的关键阶段,需要破土而出的决心;对于改革者而言,这是持续发力的攻坚阶段,需要有“千斤顶顶万斤”的能量。然而,虽大势已起,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依然存在推不转、落不实、改不动的问题。为此,2014年3月底至4月初,人民日报连续发表4篇评论员文章《深化改革必须解决突出问题①:别让能力不足成为阻力》、《深化改革必须解决突出问题②:放要真放,管要真管》、《深化改革必须解决突出问题③:促进公平才见水平》、《深化改革必须解决突出问题④;别让热点成痛点》。结合我自己的观察,我觉得深化改革会遇到的阻力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益关联者的主观阻碍。改革改革,改到深处是利益。中央反复调研和论证过的改革细则,部长司长都通过了,到处长那里却要再“研究研究”;简政放权的刚性目标已然“约法三章”,但一些含金量高的审批改革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例如:义乌破冰出租车改革,率先打破出租车垄断。出租车现状:乘客说,打车难价格高;的哥说,我们饱受层层盘剥,跑一天活也挣不了几个钱,太辛苦太累,动辄几千上万的份子钱去哪了?义乌这一次出租车改革,首次打破垄断格局,把一个完全可以市场化的行业交还给市场。其次,主动逐步取消营运权有偿使用费,今年将降低到每车5000元,明年全部取消。“份子钱”包含所有成本费用,营运权使用费每年每车1万元由公司交给政府。这个行为引起广泛关注,网友纷纷点赞“还利于民”。户籍制度改革。2014年7月30日,备受关注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公布。原制度存在几个弊端:1、削弱了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城市关门”现象出现,抑制了劳动力、人才的自由流动。2、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对农业现代化及农村人口的转移形成体制性障碍。3、数千万农村人口在城市打工,处于流动状态。4、户口管理使中国公民具有不同身份,与住房、消费(如购车)、教育、社会保障等利益直接挂钩,不同的户籍有不同待遇,人为地把本应平等的身份划分为三六九等,加剧了城乡割裂,阻碍了城乡统筹,加剧了社会分化。5、不能对中国的人口流动进行有效的管理。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是户籍内含各种权利和福利制度的综合配套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只是“标”,而对其内含各种权利和福利制度的改革才是“本”。户籍制度改革其目标不是消除户籍制度,而是剥离户籍内含的各种权利和福利,取消城乡居民的身份差别,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实现公民身份和权利的平等。户籍改革从改革总体进程来看,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并没有促使户籍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远远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工商营业执照改革。自今年3月1日起停止企业工商营业执照年检工作。企业年检的具体流程为:企业提交年检材料——企业登记机关受理审查企业年检材料——企业缴纳年检费——企业登记机关在营业执照副本上加盖年检戳记——发还营业执照副本。工商营业执照年检,以前是作为工商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权在抓。企业年检,材料繁琐不说,一些地方还经常搞“搭车”收费。按规定,企业的年检费用为50元,外加个体私营协会会费。另外,一些企业年检时,需提供会计审计年审报告。需要几千费用。改为年报制度,在材料准备和流程上都将简省。企业只需按年度在规定期限内,网上报送年度报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资料的真实性不再审核。这个改革顺利进行,还是靠中央强大的推动力,否则难以想象能这么顺利推进。另外,上次中央报道有个地方个体协会还在强加收费,看来还是有点不舍。戴“官帽”的事业单位。检测机构改革走向市场,推了很多年,但实际上真正走向市场的没多少。检测机构是行政机关的下属单位,受行政机构的领导,但基本上是戴“官帽”的单位。一方面,行政机关不要割舍这块肉,毕竟检验检测收费不少,另外,检验机构负责人受行政机关领导,得听话。检验机构也不愿推出市场,现在独家经营,受检企业不光要出检验费,还得伺候检验人员。第二方面的阻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