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标准文档特大福利:涂华新老师临床验案集导读经方治病,素有“一剂知,两剂已”之美誉,涂华新先生临床用经方,当用则用,当止则止,绝不空投一剂药物,展示了中医经方临床操作之高效、简洁与规范。本文集合了平台上以往所发布的涂华新先生的部分医案,愿素不漏读平台医案者,重读之,温故知新;初接触仲景平台者,细研味,可获启发。三叉神经痛之大黄附子细辛汤验案患者:石某性别:女年龄:52岁初诊时间:2012年12月17日症状:右侧三叉神经痛数日,经治疗服某药后,变作疼痛麻木,自述服某药尚且无效,不知中医能治此重症否。体胖壮实,舌苔黄厚而腻,脉沉弦滑。处方:大黄附子细辛汤方歌:胁下偏疼脉紧弦,若非温下恐迁延。大黄三两三枚附,二两细辛可补天。组方:制附片30克生大黄45克细辛30克剂量:二剂(每日一剂,水煎服)服用方法:每付药水开后再煮半个小时,分三次温服。复诊:12月19日时述:二剂药后已经不再疼痛,再进原方二剂。后数日特来告知,服完药后因门诊人多不愿久等,遂凭记忆到院外药店又抓二剂药,且三味药全部记成45克,从初次来诊前后共六剂,自觉数十年间,这几天最为舒服轻松。后记:2014年12月5日从患者邻居口中得知,近两年间此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从未复发。笔者实用标准文档按:临床上见内有寒实积滞,外现一侧偏身某处疼痛,脉象弦滑者可考虑应用。如偏头痛、一侧三叉神经痛、一侧胁同、带状疱疹、胆囊炎、一侧腹痛、坐骨神经痛、等现上述脉证者可根据病情酌情使用,但大黄和细辛要按3:2的比例应用较宜。肌衄之四逆汤验案患者:郑某唐河县人性别:女年龄:30岁初诊日期:2013年11月26日症状:检查显示血小板数仅为9,体瘦,面色苍白,皮肤多处散发淤斑,舌紫暗,有淤斑,边齿痕,脉沉迟细。久治无效,经人介绍来诊,时某省十数中西同道在此交流学习,对接诊此患深表忧惧。处方:四逆汤加味组方:制附片30克干姜45克炙甘草45克山萸肉90克红参15克剂量: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煎服方法:水开后再煮半个小时,分三次温服。嘱:停服他药,多多静养,禁食苦寒类食物和药品,并如实告知病情确为严重。11月29日:瘀斑变淡,上方三剂。12月2日:双臂皮下出血已平,双下肢淤斑减少,原方三剂。12月6日:原方三剂。12月9日:腿上瘀斑已经很少,但大便二日一行,原方加白芍45克、龙骨45克、牡蛎45克,三剂。12月13日:全身仅有少量淤斑点,原方五剂。12月20日:血小板上升至16,原方三剂。12月26日:各项指标继续转好,期间未再输血或进行其他抢救治疗,自觉身体状况满意,因准备回四川,故开药带回服用。处方:制附片30克干姜45克炙甘草60克山萸肉90克红参15克,带药回去服用。实用标准文档四逆汤方歌:生附一枚两半姜,草需二两少阴方。建功姜附如良将,将将从容籍草匡。四逆加人参汤方歌:四逆原方主救阳,加参一两救阴方。利虽已止知亡血,需取中焦变化乡。药物过敏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验案患者:陈某唐河人性别:女年龄:40岁初诊日期:2013年12月25日病症叙述:口服氯霉素片后咽痛恶寒,手足肿胀,察其手足掌面满布大水泡,部分已溃烂流出黄色液体(现代医学诊断为“药物过敏性大泡剥脱皮炎”),颜面发红青紫亦肿,且身体强,行走活动困难,今已数日更添张口说话困难,不数言即在门诊内痛哭,舌淡红,苔白滑,脉迟缓;嘱其不必担忧。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组方:柴胡60克党参20克茯苓20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肉桂20克磁石20克黄芩20克制半夏60克生大黄20克乌梅30克生姜25克(切片)大枣6枚(撕开)剂量:两剂(每日一剂,水煎服)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0分钟,分三次温服二诊:12月27日,手足肿消,行走活动顺利,觉鼻中干,眠、纳差。修改处方: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原方(即前方去乌梅)两剂三诊:12月30日手足溃烂均减少,以原方两剂。效果:2014年1月9日来述,上次服药后已愈,故未再来复诊。再以原方两剂以资巩固。久咳之四逆散验案患者:余某性别:女年龄:68岁初诊日期:2014年7月8实用标准文档日症状:面暗体瘦,苦于久病干咳。检查显示左室舒张,他法杂治不效,刻下,干咳阵作而喉中无痰,纳差便干兼乏力失眠,舌淡红,苔黄腻兼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