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象、意象与意境)一、什么是物象呢?物象就是指物体的具体形象。一般来说,诗词作品中的物象,就是指的实物的名称,包括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如树木中的柳、梧桐;草本植物中的荷、兰花、芦苇;禽类的乌鸦、鹰、鸿雁;兽类中的虎、狼、犬、兔;天上的风、云、雷、电、雨、雪、日、月;地面的山、河、湖、海;人工制造的桥、楼、绸缎、汽车、飞机等等。这些物体前面加上圆、方、长、短、弯、直等形容词以及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彩词,就成了可感的具体形像了,我们可称为具像。再加上硬、柔、韧一类形容词,就可知某些物体的质地了。当然,我们之所以能从诗词作品中感知这些物象,是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为基础的。二、什么是意象呢?简单地说,意象是一种带有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物象,属于中国古代美学范畴。意,指心意;象,指物象。意象就是作者的意识与外界的物象相交会,经过观察、审思与美的酿造,成为有意境的景象。中国诗歌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为了抒发情感、表达意趣,对物象进行情感内容的注入,这些被注入了情感内容的物象,被后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不断地继承使用,于是这些物象所寓意的情感便有了相对稳定性,这个具有相对稳定的蕴含情感的物象就是意象。诗要讲究文字美,意境美。如果说文字是构成诗的骨架、外形,那么意就是诗的灵魂。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马”是物象,“白我毫无理由地爱着另一个人,我仿佛知道他早晚会回来我身边。我祝愿他永远不要悲伤,我期望我们能用欢愉来迎接重逢。马”是具象,“烈马”就是意象。为什么呢?因为一匹马的烈与不烈,是靠人的感觉加上大脑的判断来完成的。“人”是物象,“黑人”是具象,“好人”与“坏人”就是意象。又比如:“山”和“水”是物象,“青山绿水”是具象,“穷山恶水”就是意象了。物象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还不够清晰具体,比如“马”这是一个物象,它包括一切可以称作“马”的动物;而具象“白马”,就有了比较清晰的形象了;“烈马”呢,它已经加上人的感觉和判断了。在一首诗里面,如果让“烈马”这个意象配上一位“将军”,那么这首诗在风格上就会显得比较大气,也有利于刻画“将军”高大威武的形象;如果让“烈马”这个意象配上一位牧民,那么这首诗便可能会具有粗犷的风格了;如果配上一个“侏儒”呢,那么这首诗很可能就会显得滑稽可笑了。筛选才用进诗歌里面去的。所以选择恰当的意象进行表达,是一首诗成败的关键之一。诗人透过文字,利用视觉意象或其他感观意象的传达,将完美的意境与物象清晰的重现出来,让读者如同亲见亲受一般,这种写作的技巧,又称之为意象的浮现。也就是说,文字才是最主要的,不管你的心想的多美好,但都是必须通过文字来实现。一首优美的诗给人的意象,绝不是一种概念性的理论意识,而往往是一幅鲜明动人的、似乎令人可以触及的真人真物,所以雄辩说服式的句子不容易成为好诗。而诗是注重传神的表现与生气的跃动,大凡一首诗,能令意象逼真、栩栩欲动、玲珑透彻,就是一首有神韵的好诗。怎样才能使写的文字具体而真切?怎样才能使描写的意象具有浮现出来的活动力呢?归纳分析前人的诗歌,要能化抽象为具体、变理论成图画、或将静态的平面图像表现成动态的动作演示:或尽量的加强色、声、香、味、触觉等的辅助描写,能引人去亲身经历诗中所写声光色泽逼真的世界。我们创作中选用的意象,都是为了主题服务的。同一种物象可能成为具有不同情感蕴涵的意象,这是由于在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它被不断地赋予新的情感蕴涵。那我们便要注意了,用意象时要选取切题的含义,不能混杂。比如“鸿雁”,它既有书信的含义,又有“兄弟”的含义,由于鸿雁是结队而行,所以古人用它们来比喻兄弟。一会我们具体讲。在诗词界,对于“意象”一词还有另外一种解说,那就是认为“意象”的概念是指作者写作构思时的意中之象。这就是说,一些物体本来根本就不存在的,比如“龙”、“凤凰”、“麒麟”,“神仙”、“阎王”、“孙悟空”等等,还有传说中的其它一些禽兽,把这些东西写进诗里边去了,就成了“意中之象”。另外一种情况是,这个物体是有的,也许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