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唯有惜时才能成功,唯有努力方可成就!第三节科学探究——一维弹性碰撞教学设计林海[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不同类型的碰撞,知道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主要特征。(2)掌握弹性碰撞的规律。(3)能根据弹性碰撞的规律解释判断有关的现象和解决有关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一维弹性碰撞问题,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动量守恒定律在弹性碰撞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利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用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守恒讨论碰撞问题[教学难点]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教学方法]学生探究、教师引导。[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碰撞实验仪器[教学流程]→[教学过程]I、引入新课碰撞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现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分析碰撞、研究碰撞。II、新课教学1、体验碰撞,感知碰撞特点小实验引入展示生活中的碰撞探究碰撞现象中的动量和动能碰撞的类型探究一维弹性碰撞的特点理论探究弹性碰撞的规律碰撞规律的应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唯有惜时才能成功,唯有努力方可成就!【学生实验】利用三个小球自由玩耍,使它们之间发生碰撞,观察(视觉、听觉、触觉等)碰撞现象总结其特点。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不恰当的碰撞方式。师:请你说出你观察到的碰撞特点?生:听到碰撞有声音。师:碰撞的声音是长还是短?生:声音很短。师:声音很短能说明什么?生:碰撞的时间极短。师:很好请坐。我们由听碰撞的声音可以推测碰撞时间极短,而据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碰撞过程中内力远大于外力。还有哪些同学观察到碰撞的其他特点?生:有的碰撞前后两球在一条直线上运动,有的碰撞则不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师:请你示范一下。利用视频展台,学生边实验边讲解。师:在物理学中把碰撞前后两球在一条直线上的叫做正碰,另一种叫做斜碰。2、提出疑问,激发探究兴趣师:接下来我给大家展示一个碰撞实验,是1666年在英国皇家学会上表演的一个实验,在当时曾经引起极大的轰动。实验仪器较为简单,用细绳悬挂两个钢球在同一水平高度,这两个钢球的大小、形状和质量均相同。请大家注意观察。师:请哪位同学描述一下你看到的实验现象。生:观察到小球1撞击小球2,结果小球1停止,而小球2开始运动。师:你觉得这个实验能引起极大的轰动吗?生:我觉得很奇怪的是,为什么碰撞之后那个小球会停下来。师:好的,请坐!接下来我们共同分析一下两个小球的碰撞过程。师:红色小球以速度V1撞击静止的蓝色小球,碰撞之后红色小球静止,蓝色小球具有速度V2,精确测量表明两小球运动的最大高度在同一水平线,由此可以说明V1和V2是相等的。也就是说碰撞的结果是两个小球交换了速度,对于这个碰撞结果你认为怎样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呢?生:这可以从系统动量守恒进行解释,碰撞之前系统动量为mv,碰撞之后系统动量也是mv,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所以碰前的动量和碰后的动量相等。即有:师:既然从动量守恒角度来解释,我们看这两种情况:它们均满足动量守恒,但是实验结果只有一种,(2)和(3)是不可能出现的,这又如何解释呢?(学生难以回答)师:既然难以解释,是不是可以认为除动量守恒在支配碰撞的结果之外,还有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唯有惜时才能成功,唯有努力方可成就!个隐藏的规律也同时在支配着碰撞的结果。你认为这可能是什么?生:可能是动能,系统碰撞前后的动能好像应该相等,在(1)中满足,但是在(2)和(3)中不满足。师:好的!分析得非常有道理,动量守恒是我们能够确定的,而动能也相等至多是个假设,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验证,由此我们可以把碰撞前后系统动能相等作为一个假设。3、理论分析,寻求碰撞规律建立模型:质量为m1的小球速度为V0,质量为m2的小球静止,两球发生正碰,碰撞之后两小球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讨论:(1)若m1=m2,则V1=0,V2=V0(这就是实验结果,两球交换速度)(2)若m1>m2,则V1>0,V2>0(用实验加以验证)(3)若m10(用实验加以验证)(4)若m1?m2,则V1≈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