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糖厂经营策略与管理(即糖厂技术经济管理)》黄悦刚编写第一章:导论目的:阐明新形势下,制糖企业面临着的新问题和新考验,新时期的工程技术人员应懂技术会管理,认识技术与经济的关系。要求:1、认识技术经济的含义,了解制糖工业的两种属性。2、了解市场经济的原则,掌握经营机制的转换和强化管理的内容。3、了解企业管理的职能及掌握学习本课程的方法。当前制糖企业面临的新问题和新考验是:1、糖价走势低迷,主要受国际糖价、国内食品工业不景气,人民群众消费能力差,近两年来食糖产量略大于需求量等原因影响,再加上糖精等人造甜味剂冲击市场,使食糖销售困难。2、市场开放,原料蔗价由政府规定,食糖价在指导价范围内,上浮有限制,下降企业自担风险,加上企业流动资金缺乏,被迫低于成本价抛售。3、近年来很多糖厂忙于量的扩大,忽略了质的提高,花了大量贷款,技术含量没有提高,科学管理未受重视,产品花式品种少,质量档次差,竞争乏力,负债经营。4、政风与社会风气不正,企业难于应付各种摊派,加上各级政府部门的干预,困缚了手脚,缺乏自主权。5、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四大决策和六大管理的策略及方法,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促进制糖工业的持续发展。第一节:制糖工业技术经济的含义及其管理特性一、技术经济的概念1、技术经济是现代社会大生产和科技发展的产物。2、是技术和经济的互相渗透的交叉科学,是技术向经济外延,经济向技术渗透的结果。3、是技术研究满足经济目标,经济研究合理利用人类知识技能的新兴科学。4、是社会政治和思想进步的两个方面。二、企业管理的二重性<一>企业管理的产生和性质产生:个体劳动不需管理,当多人在一起劳动时,就需要协作,需要协调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产生管理。性质:企业管理具有两重性2一方面是多人协作劳动,联系过程需要有统一指挥。另一方面是直接生产者(即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形成对立的生产方式,就产生监督劳动。所以企业管理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二>制糖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的两种属性1、自然属性<1>外部联系的广泛性,所以制糖企业应提高自身应变能力。<2>劳动组织的严密性,应统筹安排,分工协作。<3>生产均衡连续性,必须进行统一指挥。<4>受农时季节的制约性,要抓紧时机,才能提高效益。2、社会属性<1>产权关系多元性<2>资源配置市场性<3>经营活动自主性<4>产品要素商品性<5>产品结构适应性<6>经济行为法制性第二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制糖企业管理的需求一、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一>高度公开。<二>公平竞争。<三>灵活开放。<四>全面监督。<五>求实渐进。二、制糖企业走向市场的管理要求<一>加速经营机制转换1、产品结构由单元向多元转换。2、科技进步由低向高水准转换。3、责任制由模糊向透明转换。4、经营形式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换。<二>强化企业管理1、调动销售的龙头作用。2、发挥生产的基础作用。33、注重精神的保证作用。第三节:企业管理基础本能一、计划预测二、组织指挥三、监督控制四、协调五、教育鼓励六、挖潜创新本章复习题1、什么是技术经济?2、制糖企业的自然属性(即特点)有哪些?3、糖厂怎样达到均衡连续生产?操作上“定、快、联、勤”四要素的内容是什么?4、市场经济体制下怎样强化制糖企业的管理?5、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第二章糖厂管理基础工作目的:了解基础工作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要求:掌握各项管理内容一、管理基础工作及其重要性定义:工厂生产经营活动中,能为实现经营目标和管理职能提供资料依据,形成共同准则,建立基本手段,奠定前提条件等性质的专业管理工作。重要作用:1、为企业各项管理工作提供数据、信息、标准和资料,是领导人执行各项职能的客观依据。2、是企业建立正常生产秩序、有效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手段。3、是企业进行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的工具。4、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提供计算和考核的科学依据。二、管理基础工作的内容1、标准化工作。2、定额工作。3、计量工作。4、信息工作。5、规章制度。6、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