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技术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国防、通讯、工业、农业,以及材料科学中有着广泛应用。随着社会向信息化、数字化的迈进,微波作为无线传输信息的技术手段,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特别在天体物理,射电天文、宇航通信等领域,具有别的方法和技术无法取代的特殊功能。微波有“似光性”,用可见光、X光观察到的反射、干涉和衍射现象都可以用微波再现出来,对于微波的波长为0.01m量级的电磁波,用微波设备作波动实验要显得形象、直观,更容易理解,通过观测微波的反射干涉、衍射及偏振等现象,能加深理解微波和光都是电磁波,都具有波动这一共同性。本论文在实验室现有仪器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微波的反射,单缝衍射等来揭示微波的电磁特性,以此来增加对微波的电磁特性特别是其波动性的了解。并在这些基础上,作了一定的实用扩展,把微波技术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1.微波的特性与应用1.1微波的特性什么是微波?微波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一般把波长从1米到1毫米,频率在300—300000MHZ范围内的电磁波称作微波。广义的微波包括波长从10米到10微米(频率从30MHZ到30THZ)的电磁波。微波具有以下特点:(1)波长短:它不同于一般的无线电波,因微波波长短到毫米,它具有类似光一样有直线传播性质。(2)频率高:微波已成为一种电磁辐射,趋肤效应、辐射损耗相当严重。所以在研究微波问题时要采用电磁场和电磁波的概念和方法。不能采用集中参数元件。需要采用分布参数元件,如波导、谐振腔、测量线等。测量的量是驻波比,频率。特性阻抗等。(3)量子特性:在微波波段,电磁波每个量子的能量范围约为10-6~10-3eV。许多原子和分子发射和吸收的电磁波能量正好处于微波波段内,人们正是利用这一特点研究分子和原子的结构,发展了微波波谱学、量子电子学等新兴学科,并研制了量子放大器、分子钟和原子钟。(4)能穿透电离层:微波可以畅通无阻地穿过地球周围的电离层,是进行卫星通信,宇航通信和射电天文学研究的一种有效手段。基于上述特点,微波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得到人们的重视,获得迅速的发展[1]。1.2微波的应用(1)雷达与通信微波的早期发展与雷达密切相关:利用微波直线传播的特性,可制成军用的如超远程预警雷达,相控阵雷达。民用的气象雷达,导航雷达等。在通信方面,微波的可用频带很宽,信息容量大,现代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中都在微波波段。(2)受激辐射原理——频标、计量标准在微波波谱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1957年根据受激辐射原理发明了微波受激辐射放大器,即“脉塞”,这就是大家知道的量子放大器。1960年发明了光受激辐射放大器,即“莱塞”这就是激光器。激光的发明,是本世纪科学技术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但是追根寻源,不难看出激光器的发明只是将微波技术中的(受激辐射原理)成果(量子放大器)“移植”到可见光波段的一项新成就。量子频率标准(原子钟)是利用波谱学成就制作的精确时间频率测量设备,目前量子频标的频率稳定度和准确度已分别达到10-14和10-15的数量级,在精确测量频率的基础上,物理学理论如量子电动力学和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某些效应,兰姆移位,电子反常磁矩、引力“红移”和引力波等已得到验证。(3)微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微波铁氧体是微波技术中常用的一种各向异性材料,它不仅具有较强的磁性,而且具有很高的电阻率。微波很容易通过铁氧体,在铁氧体中产生特殊的磁效应——旋磁性。在恒磁场和微波场的作用下,微波铁氧体的微波磁导率是一个张量。张量磁导率的特点是:①非对称性,这使微波在铁氧体中传播具有非互易性,成为制作非互易微波铁氧体器件的基础;②张量元素都是复数,其实部具有频散特征,其虚部具有共振特性,是研究铁氧体的微波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基础。等离子体是分别带有正负电荷的两种粒子所组成的电中性的粒子体系,其中至少有一种带电粒子是可以自由运动的。等离子态称为物质的第四态。等离子体物理与受控热核反应、空间研究、天体物理和气体激光等密切相关,且有重要应用,利用微波与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可以对等离子体的特性进行研究并促进应用。例如:①微波等离子诊断;②利用高功率微波加热等离子体;③利用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