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仲举:陈蕃,字仲举。东汉名臣,汝南平舆(今属河南)人。汉灵帝时宦官专权,陈蕃与外戚窦武合谋诛宦官,事败被害。2.周子居:周乘,字子局,汝南安城(今属河南)人。东汉时,曾为泰山太守(太守:战国时设置在边境上的武官,相当于现在的市长。隋朝初期废除)3.郭林宗:郭泰,字林宗,东汉太原介休(今属山西)人。东汉末年太学生首领,不肯做官,一直隐居乡里。4.袁奉高:袁阆,字奉高,东汉汝南(今属河南)人,当时名士。5.李元礼: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今属河南)人。东汉时曾为司隶校尉(司隶校尉是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秘密监察官,权力很大,相当于现在国家监察部首长)、长乐少府(少府在不同历史时期职能不同,东汉时,除为皇帝私人会计外,兼管宫廷所用服御诸物、宝货、珍膳等,相当于皇帝的私人大管家)。后与陈蕃等谋诛宦官失败,死狱中。6.旬淑:字季和,颍川颍阴(河南许昌)人。东汉名士,传说有高明的见识。曾补朗陵侯相(侯相:诸侯国相,朗陵侯相相当于朗陵县县长),又称荀朗陵。有八个儿子,颇有名气,人称“八龙”。三子旬靖,字淑慈。六子旬爽,字慈明。孙子旬彧,子文若,三国时曹操的重要谋士。7.钟皓:字季明,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传说有高尚的品德。8.陈太丘: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昌(今属河南)人。曾为闻喜令(山西闻喜县县长)、太丘长(河南太丘镇镇长)。长子陈纪,字元方。三子陈谌,字季方。孙子,陈长文,陈纪之子,有超群的才能。9.荀巨伯:汉桓帝时颍川(今属河南)人,生平不详。10.华歆:字子鱼,东汉末年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官至尚书令(内廷官职,制度上属于少府,实际直接对皇帝负责,总览事权。),魏明帝时拜太尉(太尉是中央最高军事长官,天下武官之首,统帅天下兵马大权,历朝均为正一品)。11.管宁:字幼安,东汉末年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东南)人。东汉末,避乱居辽东几十年。后入魏,魏文帝、明帝几次让他做官,他都坚辞不就。12.王朗:字景兴,东汉郯(今山东郯城)人,曾任魏司徒(魏文帝时专掌军国支计)。13.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南)人。西晋文学家,后为司马伦所杀。14.王祥:字休征,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魏晋时孝子,后官至太保(太子的老师),也称王太保。15.晋文王:司马昭,字子上,司马懿次子,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为魏大将军,独揽朝政,自称晋公,后为晋王。死后,他的儿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追尊为文帝。16.阮嗣宗: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曾任步兵校尉禁军首领)官职,世称阮步兵。魏末晋初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一直不肯与晋朝统治者合作,因处在政治高压之下,所以不敢轻易评论是非,常用醉酒的办法来保全自己。17.王戎:字浚冲,西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荆州刺史(荆州市委书记兼市长),封安丰侯,又称王安丰。18.嵇康: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宿县西南)人。曾做过中散大夫(掌论议政事),世称嵇中散。三国魏时的文学家、思想家。与阮籍齐名,是竹林七贤中的重要人物。他不满当时掌握实权的司马氏集团,后被司马昭杀害。19.和峤:字长舆,汝南(郡治今河南平舆北)人。层任黄门侍郎(东汉后,尚书属官任职满三年称侍郎)、中书令(三国魏文帝时,演化成可以讨论政策的研究机构。并改秘书为中书,分设中书监与中书令,掌握机要)等职。家中有钱而性贪,杜预称他为“钱癖”。20.晋武帝:司马炎,字安世,265年他逼魏帝曹奂禅位,建立了西晋。21.刘仲雄:名毅,字仲熊,汉室后裔,敢于品评人物,官至尚书司隶校尉。22.梁王:晋宣帝司马懿之子,为张夫人所生。名彤,字子徽,官至太宰(晋朝因避司马师讳,将太师改称太宰)。23.赵王:司马伦,字子彝,司马懿第九子,官至相国。在“八王之乱”中他充当了重要角色,后被齐王司马冏所杀。24.裴令公:裴楷,字叔则,东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曾做过中书令,所以又称裴令公、裴令。25.王浑:字长原。历尚书、凉州刺史。王戎的父亲。26.刘道真:名宝,字道真。27.扶风王骏:司马骏,司马懿第七子,封扶风王。28.王平子:名澄,字平子,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