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学术期刊如何建立申诉机制学术期刊如何建立申诉机制本文关键词:申诉,学术期刊,机制,建立学术期刊如何建立申诉机制本文简介:长期以来,国内外多数学术期刊采用同行评审制度,并主要依靠同行评审意见决定稿件录用与否。虽然由于利益冲突、缺乏透明性等原因,对同行评审结果的正确性与社会公平性的质疑从未间断[1],但一直也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判断科技期刊论文的学术质量。同行评审仍是科技论文发表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2]。影响同行评审结果的因学术期刊如何建立申诉机制本文内容:长期以来,国内外多数学术期刊采用同行评审制度,并主要依靠同行评审意见决定稿件录用与否。虽然由于利益冲突、缺乏透明性等原因,对同行评审结果的正确性与社会公平性的质疑从未间断[1],但一直也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判断科技期刊论文的学术质量。同行评审仍是科技论文发表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2]。影响同行评审结果的因素很多,除了与利益冲突[3]、地域语言[4]有关,还和审稿专家的学科背景、审稿责任心等因素有关。目前,同行专家普遍事务繁忙,审稿工作既不能计入他们的工作业绩,又无报酬或者报酬很低[5],导致专家审稿积极性不高,常常勉强审稿甚至拒绝审稿[6-7]。上述种种因素都可能导致稿件的误判,作者对退稿意见不满的现象十分普遍,但目前国内外学术期刊普遍缺乏针对评审意见的申诉机制,编辑部的相关应对措施也尚未见系统报道。由于申诉机制的缺乏,一方面作者群体面对不合理的退稿意见申诉无门,或提交申诉意见后,通常“石沉大海”,得不到反馈,只好改投他刊,延误发表时间;另一方面,期刊编辑不清楚应如何高效处理申诉意见,对申诉意见不闻不问或简单拒绝申诉,影响期刊学术声誉。因此,建立公开、公正、透明、高效的退稿意见申诉机制,对提升学术出版的公正性和学术声誉,以及提高学术成果发表的时效性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拟以《中国天然药物》的实践工作为例,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期刊建立申诉机制的必要性,探讨合理、可行的退稿申诉机制。1学术期刊退稿申诉的原因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近年来学术论文的数量急剧增长,而学术期刊的发表容量是一定的,这就造成了学术论文评审的压力越来越大,期刊选择合适的同行评审专家的难度也日益增加。期刊退稿一般分2个阶段:编辑初审和同行评审。为了减轻同行评审的压力,国内外很多期刊都严把初审关,力争在初审阶段能够退掉一定比例的稿件。例如:《Nature》《Science》等顶级期刊的初审退稿率超过90%;生物学领域的开放获取期刊《eLife》初审退稿率在60%~70%[8];《航空学报》的退稿率约75%,其中初审退稿率为33%[9];《PlasmaScienceandTechnol-ogy》的初审退稿率约为32%[10];《中国天然药物》的初审退稿率约为40%。目前由于专家同行评议普遍积极性不高、同行评议周期长等原因,很多期刊都提高了初审退稿率。编辑在初审中认为某些稿件不符合期刊收稿范围、研究水平明显低于期刊平均水平或者有学术不端情况的稿件,则在初审阶段直接退稿,不进入同行评议程序。由于初审退稿缺乏具体的学术评审意见,多数期刊采用格式化的退稿信,作者往往认为期刊没有认真评审他们文章就草率退稿,从而提出申诉,这就要求编辑部必须做到退之有据。在同行评审阶段,原则上是2位审稿专家意见相左的情况下应该再增加一位审稿专家,编辑如果基于某一个负面同行评审意见直接做出退稿决定,如果该负面意见是由于利益冲突等因素引起的非正当评价,则可能导致申诉。此外,有些同行专家在评审意见中并未明确指出稿件学术内容的缺陷,但却给出建议退稿的意见,如果编辑未认真审读评审意见,直接根据建议做出退稿决定,也可能会导致作者认为评审意见说服力不足而提出申诉。针对同行评议提出的申诉,编辑部应当予以重视,重新安排同行评审。2《中国天然药物》退稿申诉案例分析《中国天然药物》自2020年被SCI和Medline收录后,来稿量大幅增加,为了减少积压稿件,近年来编辑部逐步提高录用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