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农村初中美术课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在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但在农村初中美术课还存在不少实际的问题:1、家庭因素:多数家长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学习尚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2、美术材料的短缺:农村孩子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上美术课时,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3、破罐子破摔:受家长的思想影响,有的孩子文化课成绩不好,也失去了学习美术的兴趣。既然农村美术教育现状如对此,我们应怎样做才能上好初中美术课呢?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粗浅看法:一、转变观念,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教学是个双边活动,好的课堂要激起学生的共鸣,这样学生才学有所成。让学生消除对美术课的轻视,随着经济对生活的影响,学生对物质生活的理解决不亚于成人,所以,要让学生了解美术、对它感兴趣。可以先与学生谈一谈美术对生活的影响,如建筑业的发展、书籍、各类活动的策划、装潢、服装等等。让学生从中了解原来美术可以创造如此多的社会价植。学习美术是有大用处的。二、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三、转变角色,沟通感情,增进了解。教师不但要做学生的良师,更应该做学生的益友,要能够弯下身子去倾听学生的心声,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老师的带去的温暖与关爱。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不但要“传道”、“受业”更要去“解惑”,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顾虑、思想包袱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要对学生负责,精心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一个学生如能经常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就能得到心理满足,并在满足中发展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加强教师和学生家长的相互了解,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并且要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经常与学生交流思想,鼓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师生共同探讨改进教学的新方法。四、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比如在初一人物头像的课程中,就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游戏教学,再贴眼睛、贴眉毛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在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掌握了五官的“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因为农村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很多课程不能开展,如果教师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有的课堂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