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神经根型)非手术疗法临床路径一、颈椎病(神经根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病史:有颈神经根压迫的临床症状,发病时间早,未正规治疗,症状持续时间不长。2.体征:出现颈神经根压迫的阳性体征。3.影像学检查发现颈椎间盘组织退变及其引起的继发改变。(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神经根型颈椎病。2.未正规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颈椎病(神经根型)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3.病情影响患者生活、工作、学习,需要治疗。(六)入院后准备1-2天。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胸片、心电图;(3)颈椎正侧、伸屈、双斜位片、CT和MRI。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七)选择用药。脱水消肿,活血化瘀药物:甘油果糖,甘露醇,丹红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甲钴胺等(八)保守治疗方法,根据《中医筋伤学》(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等。1.推拿按摩、针灸:推拿按摩方法: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疗效满意,方法安全,简便易行。分三方面:(1)松解手法,可松解颈肩部痉挛的肌群,收到舒筋活络,解痉止痛的效果。有揉捏法、滚法、一指禅推法等。(2)复位手法,可加宽狭窄的椎间孔,恢复颈椎正常的生理弧度,解除神经根的刺激、压迫。有旋转复位法、端提法、摇晃法等。(3)善后手法。可进一步松解肩背部肌群,理顺筋络,调气活血。有劈法、散发、拿法、归合法。针灸穴位及方法:以足太阳、手三阳经为主,循经选穴,取颈夹脊、风池、大杼、肩井、臂臑、少海、内关、合谷、肩贞、天宗等,常规针刺,平补平泻。2.颈椎牵引:可以解除颈项部肌肉痉挛,增大椎间孔,使神经根受压得以缓解,疗效满意。牵引时颈椎呈略屈曲位,因为这样能使后部关节微分离,是椎间孔开大。牵引重量一般为2-3Kg,逐步增至4-5Kg,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每次牵引30分钟,每天1-2次。3.理疗:理疗方法甚多,可灵活选用。我科常用的有以下方法:塌渍疗法:以温经通络、活血化瘀、除湿通络中药,以红外线仪加热,在颈项、肩颈部、伤肢等处热熨,可逐瘀通经,活络止痛。离子透入疗法:按仪器说明使用,可舒筋活络,止痛。4.中药辨证论治风寒证:以温经通络,祛风散寒为主,选用独活寄生汤、麻桂温经汤、九味羌活汤等加减;湿热证:以清热化湿,止痛为主,选用加味二妙散,羌活胜湿汤等加减;血瘀证:以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为主,选用身痛逐瘀汤和营止痛汤加减;肾虚证:以调补阴阳,养血通脉止痛为主,肾阴虚者,选用六味地黄丸、左归饮等;肾阳虚者,选用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右归丸,青蛾丸等加减。5.腰背肌、颈后肌功能锻炼增强腰背肌、颈后肌功能锻炼可逐渐纠正因疾病造成的不正确姿势,使颈项部位肌力相对平衡稳定,逐步恢复正常生理弧度,缓解局部肌肉痉挛,也可使颈椎的稳定性得到加强,达到止痛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飞燕式、酒鬼拔马刀式、与项争力式、哪吒探海式、风摆荷叶式等。(九)出院标准。1.症状减轻或消失。2.影像学检查有好转的表现。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二、颈椎病(神经根型)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患者姓名:性别:_年龄:_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14天时间1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3-5天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完成病历书写□开化验单及相关检查单□上级医师查房与术前评估□上级医师查房□根据化验及相关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评估,必要者请相关科室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