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高级中学2013级语文教学案制作人:张叶审核人:班级:小组:姓名:课题声声慢(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尝试赏析诗歌。自主学习一、巩固旧课1.背默初中学过的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2.此词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________的生活和__________的心情,用一个字概括,就是“___”。三、走近作者,知人论世。1.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__________派女词人,号___________。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2.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南渡到建康。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3.前期悠闲的少女和少妇生活使她前期的词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_______;如____;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含蓄深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声声慢》是李清照震动词坛的名作,作者也因此被誉为________词人。4.清代沈谦赞叹婉约派词家二李“极是当行háng本色”,“词家二李”指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清代王士嫘léi将号易安居士李清照)与辛弃疾(字幼安)并称为_________。四、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1)凄凄惨惨戚戚戚戚:(2)乍暖还寒时候乍:(3)最难将息将息:(4)有谁堪摘堪:(5)怎生得黑得:(6)梧桐更兼细雨更兼:(7)怎一个愁字了得了:五、《声声慢》创设凄凉意境,传达愁苦感情出奇美妙,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总结前人研究,最突出的手法有两点,请把它概括出来,并举出具体例句。答:1.借叠字的运用,直接渲染凄凉心境。____________________2.借情境意象的铺叙,间接表现悲苦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例句是:直接抒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接抒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朗诵课文,初步感受①听录音朗读。词中平声音字较多,平声音的延长性使感情深沉苍凉。故朗读时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以传达深沉的愁苦情感。②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和齐读,要求读出愁苦感。新课教学二、进入新课1.诵读《声声慢》。2.这首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哪句话直接传达出了这种感情?并指出词眼所在。3、《声声慢》选取的意象有哪些?有什么作用?4、朗读第一句词,回答,凄凄惨惨戚戚这种感觉是如何产生的?当堂练习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敌:对付、抵御。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憔悴损:指菊花在风雨中凋零满地,显得非常衰败。一说指诗人面容愁苦黄瘦。损,词尾,无实义,相当于“煞”。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怎生:怎么能够。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时候。2.对《声声慢》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是人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便赋无形于有形,把感情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现实生活的空虚,使她寻求着某种慰藉,内心有所追求,想找一点精神寄托,因而坐立不安,彷徨无主。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作者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